哈尔滨市建筑材料工业简称哈市建材工业初始为砖瓦窑.pdfVIP

哈尔滨市建筑材料工业简称哈市建材工业初始为砖瓦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概述 哈尔滨市建筑材料工业 (简称哈市建材工业)初始为砖瓦窑业。清道光十三 年(1833 年),河北省迁安县人沈万财、沈万宝兄弟合办的“沈家窑”建成开业(窑 址在现今太平区太平桥附近),为哈市建材工业的开端。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 沙俄为加紧对中国东北资源的掠夺,在哈尔滨大兴土木建设,开始在二层甸子(今 阿城市玉泉镇)筹办石灰场。至光绪二十 年(1902 年),共有5 座直焰窑建成 投产。 1916 年,在哈尔滨太平桥至三棵树一带和道里区顾乡附近,砖瓦窑 (场) 多达几十家。其中,较有影响的有 “沈家窑”、“刘家窑”、“宋家窑”等。窑体多 为“马蹄窑”,制砖以手工操作、枝柴焙烧,产品多为青砖青瓦。 1917 年,开始出现以原煤为燃料、采用轮窑焙烧的红砖。当时,河北人张 金山、张亚起2 人合办的“复兴窑业公司”(地址在现今太平区三棵树附近),可 日产粘土烧结红砖3—7 万块,雇有生产工人500 余人。 1929 年,由“东盛窑”经理翟肇东等人发起,第一次组织成立了半官方行 业组织 “东省特别区哈尔滨市砖窑同业公会”。计有在册同业砖窑(有字号的) 82 座。其中,王兰亭的“同兴窑”、杨美声的“义和机器窑”、洪宝华的“大东 窑”3 家窑业已属半机械化制坯生产,每窑平均日产红砖5 万块左右。哈尔滨的 砖瓦窑业有了较快发展,产量大增,青红砖年产量超过3000 万块,瓦年产量近百 万片。产品绝大部分在市内销售,少量销往附近村屯。 哈尔滨沦陷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经济进行全面掠夺。1933 年日本侵略 军占领了三站 (今玉泉),日军指挥官合田与玉泉商务会长栾康侯合建了一座以 煤炭为燃料的石灰窑 (合田大窑)。此后,石灰窑业规模不断扩大,“福昌公司”、 “小西公司”相继出现。 1935 年11 月,日本人角田正乔在哈开办的“哈尔滨洋灰股份有限公司”(民 众称“洋灰窑”,即哈尔滨水泥厂前身)建成投产,为哈尔滨第一家生产水泥的 企业。主要设备有直径3 .4 ×65 水泥中空回转窑1 台,直径2 .4 ×13 米球磨 机两台 (水泥磨、生料磨各1 台)及与之配套的附属设备,设计能力为年产水泥 15 万吨。 1937 年,日本人石井投资 10 万元伪币在哈开办了 “石井窑”,采用轮窑生 产,此为外国人在哈开设的第一个砖瓦窑场。 1939 年,以“石井窑”为基础,成立了 “福昌窑业公司”。该公司为日伪控 制,有 “一大二小”3 座轮窑,大轮窑 28 窑门,以煤为焙烧燃料,半机械化制 坯生产,日产红砖最高可达20 余万块,年产红砖超过3000 万块。除福昌窑业公 司外,在半拉城子(今顾乡)一带,又相继开办了由日本人和中国商人合办的“义 和大窑”等较有名声的砖瓦窑场(厂)。 1942 年,日伪当局为进一步控制哈尔滨市的砖瓦生产行业,在全市实行窑 业组合。所有较大、较有名气的砖瓦窑场都被组合到“福昌窑业公司”属下。所 生产的砖瓦由福昌公司统一出售,不仅供应本市,还远销至天津等地。日伪支持、 控制的福昌窑业公司,对一些私人个体小窑场构成严重的威胁,一些民办小窑场 纷纷停业或倒闭。 1946 年,阿城县十一区(今玉泉)人民政府成立,接管了玉泉石灰窑场, 改称玉泉石灰厂 (1978 年又改称哈尔滨市建筑材料厂)。 1947 年 1 月,松江省政府接管了哈尔滨洋灰股份有限公司,并组织力量积 极开展修复工作。1948 年8 月1 日恢复水泥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哈尔滨市委派王庆昌接管了哈市砖瓦窑场,并组 建了哈尔滨市窑业联合公司。先后将原义和、裕东、新民、复兴、同兴、成昌等 窑场改建为哈尔滨制砖厂。1949 年,哈市建材工业总产值 443 万元。主要产品 有水泥、红砖和砂、石、石灰几个品种。水泥年产量 7 .10 万吨,红砖年产量 2291 万块。 “一五”计划期间,哈尔滨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苏联援建的156 重 点建设工程,有 13 建在哈尔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促进了哈市建材工业的迅 速发展。1957 年,全市实现建材工业总产值5023 万元,水泥产量30 .07 万吨, 红砖产量34

文档评论(0)

186****88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