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课堂实录.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乙己课堂实录 ? 《孔乙己》课堂实录 ????????????????????????????????????      授课教师:人大附中?? 钱颖伟 一、导入 师:传说中鲁迅很深刻、很艰涩,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挑战一下鲁迅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小说——《孔乙己》。 ? 二、背景及人物 师:昨天布置了预习作业,我们先来热热身,提几个很简单的问题,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 习情况。(投影展示3个问题)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什么地点? 生1:故事发生在1919年,鲁镇的小酒店。 师:书还没打开,同学么们打开书看一下,他说得对吗? 生2:是1919年的二十多年前。 师:1919年的二十多年前,是什么朝代?大家一起说。 生齐:清朝 师:很好,清朝的末年!****,1912年建立。 问题2: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身份的人? 生3:孔乙己是一个没考上秀才的读书人。 师:非常准确! 问题3:下面这个问题稍稍有一些难度,孔乙己周围有哪些人? ??? 咱们班同学数学超强,看看谁反应最快,列举得最全! 生4:站着喝酒、穿短衫的人。 师:站着喝酒、穿短衫的是什么人?是劳动人民。继续! 生4:还有相对比较富的穿长衫的人,酒店掌柜,文中的“我”(小伙计),还有一些孩子。 生5:还有何家人、丁举人。 师:非常好!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孔乙己周围的人物(投影展示)?? 核心人物——孔乙己,酒店伙计“我”,短衣帮,长衫主顾,丁举人,小孩们,掌柜。 师:问题4:下面这个问题,再增加一点难度,请同学们给文中的这些人物:孔乙己、酒店伙计“我”、短衣帮、长衫主顾、丁举人、掌柜,按照社会地位的高低排排序。如果人物的地位高低是一个金字塔的话,你们怎样给他们排序?(投影展示问题和金字塔图): 生6:丁举人——长衫主顾——掌柜——短衣帮——孔乙己——“我” (下面学生有小声议论。) 师:有同学说不对。好,你来说? 生7:“我”应该在短衣帮前,“我”还有工作,短衣帮只是打工的。 师:打工的就没工作吗?有不同意见吗? 生8:“我”不好排序,因为我还没有成年,社会地位就不好说。 生9:我认为“我”和短衣帮是同等地位的,都是地位比较低的下层人民。 师:我赞同。那孔乙己、“我”、短衣帮三者应该怎么排序? 生10:我认为孔乙己应该排在最后,因为他被所有人嘲笑,也被“我”嘲笑。 师:好,有同学有不同意见,那你说。 生11:我觉得孔乙己应该排在“我”和短衣帮之前,因为孔乙己是一个秀才,在当时(清末)秀才的地位应该是很高的。 众生反驳:孔乙己没考上秀才。 生11急:没考上秀才,他也是个读书人。他被嘲笑,是因为他是一个穷途末路的读书人。他被嘲笑,是跟他的社会地位没有关系的。 生12反驳生11:孔乙己是一个没考上秀才的读书人,当孔乙己要教我写“茴”字的时候,连“我”都说,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吗?所以,“我”的地位比孔乙己要高。 生11:孔乙己是没有考上秀才,尽管他没有什么成果,但他至少还是一个读书人,读书人在当时清末的时代背景下地位应该是很高的。 生13:在封建社会,读书人必须走上仕途,他的地位才高,但像孔乙己这样没考上秀才的,他就是社会最底层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下面看看老师开始是怎么排序的。(投影展示排序)丁举人——长衫主顾——掌柜——短衣帮——“我”——孔乙己,因为这些人都在嘲笑孔乙己。但就像刚才有同学说的,孔乙己毕竟是一个读书人,把他放在最底层,他一定不乐意了。他会说:“我应该在这儿(短衣帮之前),我也是读书人。”可又有同学反驳了,“他是一个连秀才都没有考上的读书人。” 那么读书人为什么在封建社会有地位,又为什么考不上秀才就没地位,这和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有很大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科举制度。(投影加讲解) 师: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是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制度,最初是社会文明的进步;政府用考试从民间提拔人才,公平、公正;是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跻身上层社会的通道;于是封建社会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风气;于是,千百年来,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举成名,光宗耀祖。 到了明清时代,科举制度非常的完备,读书人通过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一层一层地往上考,地位也就越来越高。第一层级是在府、县举行的院试,考上了就能成为秀才,可孔乙己连最初级的都没过关,而文中的丁举人,大家都认同他排在金字塔的第一位,他在省城举办的乡试中考中了,成为了举人,地位飙升。 明清两朝的进士之中,接近一半出身“寒门”。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大家一起来关注这些数据,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读书人只要能“一登龙门”,便能“身价十倍”。但许多读书人,像我们文中的孔乙己,穷其一生,老死科场,成了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文档评论(0)

lx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