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蒙古包室内装饰艺术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pdf

蒙古包室内装饰艺术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蒙古包的溯源及发展 蒙古包是生活在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 的传统居所,在产生、发展和定型的演变过 程中,体现了包括蒙古族在内的众多游牧民 族人民杰出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游牧 民族几千年来建筑文化发展的智慧结晶。它 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不仅受到本地区环境气 候和资源的影响,而且具有明显的游牧民族传统审美与价值取向的印记(如图卜1)。 1.蒙古包称谓 蒙古包在古代汉文史籍中称之为穹庐、毡帐和帐幕等,而在蒙文里被称为“失勒帖 速台格日”或“斡鲁台格同”,意为“有编壁的房子和有天窗的房子”1。大约17世纪后 金时期,满族先民开始称呼蒙古族牧民住房为“蒙古包”。 2.蒙古包发展演变 蒙古包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和演变过程,早期蒙古高原的游猎民栖身于 一种上尖下圆的窝棚中,这种窝棚式的居所后来吸纳半地穴式房屋编壁墙的优点,使原 始的支架变成现代意义上的蒙古包的“围壁”,便产生了蒙古包最早的雏形。西汉桓宽 在《盐铁论·论功》中论匈奴毡帐“织柳为室,毡席为盖”2,得知其由室与盖两部分组 成,用红柳条和毛毡为材料制作而成,可见不晚于西汉时期匈奴时期毡帐己具备较完整 的形制。 蒙元时期蒙古包的制作发展至极高的 水平(如图卜2),气势之浑宏、工艺之精湛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北元以后,圆形陶 脑和可拆卸乌尼的天窗出现,至清代时出 现了装卸迁徙更加简便的联结式陶脑的蒙 古包,各个组成部分不断完善改进,形制 图卜213世纪宫帐蒙古包 ’失吉忽秃忽.蒙古秘史[M].余大钧译注.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191 2桓宽.盐铁论[M].马非百注释.北京:中华书局,1984.52 2 一、蒙古包的溯源及发展 愈加实用美观。 3.蒙古包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3.1自然气候环境、当地材料资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内蒙古高原都处在我国的严寒大风区,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冬春季节的防寒与 防风是居所必须具备的性能。蒙古包的圆锥顶流线外型有助于减轻受风阻力,而且又具 有全面快速出水的优点,增强了抗击恶劣气候的能力。由于草原上的大型建筑材料资源 自古比较缺乏,这就要求从实际出发。建造蒙古包材料均取白天然或为畜牧业产品。 3.2民族传统思想文化观念、生产生活方式主观因素的影响 游牧经济方式决定游牧民必须随着水源、牧草的情况而不断迁移,蒙古包作为一种 便于自由转徙的居住形式非常适应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具有搭建快速、拆卸简捷、运输 方便的特点。民族传统思想文化观念是以蒙古包为核心的游牧民族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 的体现,如蒙古包架木结构天窗与顶杆连接呈发射状,是蒙古族尚圆、尚日月的文化心 理表现。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蒙古包室内装饰艺术 1.解析蒙古包建筑架木结构特征 蒙古包架木结构主要由陶瑙(天窗)、乌尼(顶杆)、哈纳(围壁)、乌德(门) 和柱(巴根)几部分组成。 天窗置于蒙古包的顶部中心,与椽 .1:打..,,,’ 子共同组成蒙古包的顶部结构,是蒙古 0、’‘ ’’’二移 ,一 7。 0 。0 。 · 包的重要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