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共人际关系培训课件(ppt)
公共心理学;人际关系;;做一个自我测试;人际关系自我评定量表(此量表采自西方国家,仅供参考);2. 最近我新交了一批朋友,这是 因为
A. 我需要他们。
B. 他们喜欢我。
C. 他们很有意思,令人感兴趣。
3. 外出旅游时,我总是
A. 很容易交上新朋友。
B. 喜欢一个人独处。
C. 想交朋友,但感到很困难。 ; 4. 由于疲倦而失约,我感到 A. 无所谓,对方会谅解我。 B. 有些不安,但总是自我安慰。 C. 很想知道对方是否对自己有不满情绪。5. 我结交朋友的时间通常能够持续 A. 数年之久。 B. 不一定,合得来就长久相处。 C. 时间不长,经常更换。;一位朋友告诉我一件有趣的个人私A. 为其保密。B. 不想扩大宣扬。C. 他一旦离开,马上就对别人议论此事。;8. 当朋友遇到困难时,他们会 A. 喜欢找我帮忙。 B. 只有密友才会找我商量。 C. 一般都不会来麻烦我。;我认为选择朋友最重要的品质是 A. 有吸引我的才华。B. 可以信赖。 C. 对方对我感兴趣。;12. 在晚会上,有人提议我表演节目,我会 A. 婉言谢绝。 B. 欣然接受。 C. 直接拒绝。;14. 我所结交的朋友 A. 只是那些与我利益密切相关的人。 B. 通常能够与任何人相处。 C. 愿意同自己相投的人相处。;16. 别人依赖我时,我这样想 A. 我不在乎,喜欢自己独立于朋友之中。 B. 这很好,喜欢别人依赖我。 C. 要小心,持冷静、清醒的态度。;各题选择项的分数分布:
1-3 2 1;2-1 2 3;3-3 2 1;4-1 3 2;
5-3 2 1;6-2 3 1;7-1 2 3;8-3 2 1;
9-2 3 1;10-3 2 1;11-2 1 3;12-2 3 1;
13-3 1 2;14-1 3 2;15-3 1 2;16-2 3 1。;参考结论; 第一节 概述;二、人际关系的维度与类型;(二)人际关系的互动规则与类型;2、华人的研究: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类
(1)差序格局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费孝通根据在中国农村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
以自己为中心,把他人按亲疏远近分为几个同心圆,与自己越亲近,越贴近中心。
以不同的交往法则来对待不同圈里的人,跟中心越接近的,对他们越好。;
2、华人的研究: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类
(2)情感关系、工具关系与混合关系 (黄光国,1988)
情感性关系:家人、亲密朋友间。长期稳定
满足爱、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方面的需求
“需求法则”(共享)
工具性关系:陌生人间。暂时、不稳定。
以关系作为达到其它目标的手段或工具
“公平法则”(市场定价)
混合性关系:亲戚、邻居、师生、同学、同事等熟人 ,时间上有延续性
“人情法则”(对等互惠)。“报”
; 三、人际关系的测量;结果分析;结果分析;2.参照测量法(reference measurement method,彼得罗夫斯基); 人际关系调查;《社交焦虑量表》;对他人的知觉——印象形成;印象的内涵;;印象形成过程中所利用的信息;;3、非言语线索;;3)言语表情(副言语);4 行为;;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一些规律;2、信息出现的先后对印象形成的作用是不同的;;3、人们倾向于把有关的特质联系起来形成对他人较统一一致的认识;;4、人们比较重视负性信息,但却倾向于对他人作正性评价。;2、产生与印象一致的行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相关概念;;刻板印象的形成;影响刻板印象唤起与使用的因素;刻板印象的利与弊;IAT;示例;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从众与服从;从众(conformity,相符行为);有关研究;规范的形成;2、阿希(Asch ,1956 ) “ 三垂线”实验;;从众的原因;影响从众的因素;当有一人与群体意见不同时,从众率会比通常下降达 75%; Asch发现,随着人数的增加,从众也越常发生,但如果超过3-4人,人数增加并不必然导致从众行为的增加。;;服 从;定义;有关研究;2、米尔格拉姆( Milgram,1963); 实验被试 ;;请继续……;Milgram 的服从实验结果;服从的原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