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英】 查斯特匪尔德勋爵 著 张帆 瞿自洋 译
一生的
忠告
外交官爸爸写给
儿子的100封信
中国和平出片版社
前言
preface
查斯特菲尔德勋爵(1694~1773),英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文学
家。他出身于贵族世家,青年时代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就读,毕业后游
历欧洲大陆,回国之后成为英国下议院的议员,从此踏上仕途。他32岁
时继承了父亲的爵位,36岁便进入枢密院工作,并且担任英国驻荷兰海
牙的大使。五年之后回国,此后曾相继担任爱尔兰总督、国务大臣等要
职。因其待人谦逊有礼,处事细心周到,深受世人好评。
1732 年,查斯特菲尔德勋爵在荷兰海牙工作期间结识了一位女家庭
教师,并且与其生下私生子菲利普·斯坦霍普。孩子出生后不久,他就被
调回英国,很快便成家立业。从菲利普·斯坦霍普未满六岁起,做父亲的
就开始给他写信,向他传授“优雅”的福音和为人处世之道,并认为这些
对政治家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品质。正如某位国外评论家所言,查斯特菲尔
德勋爵如此尽责地宣扬“优雅”的福音,并非为了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而是为了提升某个个体的身份,这个个体就是他的私生子——菲利普·斯
坦霍普。做父亲的试图通过外部贵族式的教育,使这位私生子原本低劣的
血统带上永不退色的蓝色调。做儿子的也欣然接受了父亲为他提供的理想
教育模式。然而,世事无常,为英国皇室效忠短短几年之后,菲利普·斯
坦霍普由于身染重疾递交了辞呈,不久便传出了他的死讯,时年36岁。查
斯特菲尔德勋爵在悲痛之余,把唯一的精神寄托放在了他的继子菲利普·
斯坦霍普身上。
查斯特菲尔德勋爵的信主要是写给其私生子菲利普·斯坦霍普的,在
私生子菲利普·斯坦霍普身体不佳之时他领养了继子菲利普·斯坦霍普。
他的信中有一小部分是给继子菲利普·斯坦霍普的。我们应该感谢他的儿
媳,如果不是她在查斯特菲尔德勋爵死后将这些信件公开 (虽然她的本意
是要靠这些信件为自己捞得一点好处),那么世人也无缘得见这些“优雅”
的福音书。两个多世纪以来,查斯特菲尔德勋爵给儿子的信风靡欧洲各
国,成为西方贵族式教育的典范。他的名字查斯特菲尔德 (Chesterfield)
更是在英语世界中成为“温文尔雅”的代名词。虽然中西文化背景有着较
大差异,但是从他的教子方式中我们的确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作为父亲的查斯特菲尔德勋爵是英国伟大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富有才
气的哲学家、向导和朋友。在这个崇尚绅士风度的国家,出身贵族的查斯
特菲尔德勋爵极力推崇优雅。在写给儿子的信中,他认为“美德和学识若
是没有优雅相伴,便会黯然失色”,“迷人的风度、得体的谈吐、优雅的举
止将有助于人们发现你身上更伟大的品质。”在他看来,除了最基本的美
德和学识之外,优雅而高贵的风度是年轻人修炼个人品性素养的基础,不
仅有助于他们在上流社交圈树立良好的形象,而且也能令其仕途一帆风
顺。查斯特菲尔德勋爵对人性的理解和剖析极为深刻。比如,他承认虚荣
心是人类的本性,时常诱使人们做出许多蠢事,甚至违法犯罪;可是更多
时候,虚荣心能够指导人们正确行事,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又如,人类的
本性中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情感,我们可以从这种主导的情感入手来了
解某个人;可是,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会受到其它次要因素的影响,
做出与他一贯行为相左的事情,就像历史上的伟人或许就是因为一时冲动
或者为某种情绪所控,才做出某个影响历史的决定或行为。在谈到友谊的
话题时,他认为“真正的友谊需要慢慢培养,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相互了解
和彼此欣赏,友谊之花才能开放”,“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
方式对待你”,“大多数人其实打心眼里希望身边的朋友在各方面都不如自
己”,所以知己难求,年轻人在择友问题上应该小心谨慎,尽量避免结交
恶友。关于学习和娱乐的话题,他认为“年轻人应该在18岁以前奠定牢
固的知识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娱乐方式,不要盲目地摹仿他人”,“不
要让学习占去你全部的时间”,“合理分配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将会享受到
更大的快乐”。“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能成为怎样的人,只要运用适
当的方法。”关于健康问题,他提醒儿子千万不要到了生病的时候才想起
健康的宝贵,平时就应该注意生活有规律。
然而,这位父亲在他有生之年从未料想这些书信会公诸于世。他写给
儿子的信如此率直、真诚,以至于某些地方暴露了他的不足。比如,谈到
交际时,有时候过分强调取悦他人,甚至丧失了自我,未免显得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知传链电子书
- 抗战时期蒋中正与胡适、王世杰互动初探(19737~1942)-[共22页]-114-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第6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陈红民 张俊义 主编;肖如平 侯中军 副主编.pdf
- 冷战时期国民党当局对苏联政策述论-[共16页]-98-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第6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陈红民 张俊义 主编;肖如平 侯中军 副主编.pdf
- “经受战火考验的友谊”:“二战”时期的苏中合作-[共8页]-90-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第6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陈红民 张俊义 主编;肖如平 侯中军 副主编.pdf
- 重评中国史学界关于苏俄早期对华政策的若干论点-[共16页]-74-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第6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陈红民 张俊义 主编;肖如平 侯中军 副主编.pdf
- 蒋介石对《苏日中立条约》的因应-[共20页]-54-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第6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陈红民 张俊义 主编;肖如平 侯中军 副主编.pdf
- Intellectual Preparedness:Dr.Hu Shi,Lake Forest College,and Chinese Diplomacy during WWⅡ-[共28页]-26-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第6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陈红民 张俊义 主编;肖如平 侯中军 副主编.pdf
- “华夷变态”后日本对清观的演变-[共14页]-12-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第6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陈红民 张俊义 主编;肖如平 侯中军 副主编.pdf
- 新兴经济体中的金融普惠、生产率冲击和消费波动-[共35页]-212-世界银行经济评论(2016/No.1/第30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世界银行 主办;(美)安德鲁·福斯特(Andrew Foster) 主编;徐广彤 肖皓元 朱旭敏 尹志超 译;尹志超 译审.pdf
- 职业教育对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开发的影响:来自中国的证据-[共35页]-177-世界银行经济评论(2016/No.1/第30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世界银行 主办;(美)安德鲁·福斯特(Andrew Foster) 主编;徐广彤 肖皓元 朱旭敏 尹志超 译;尹志超 译审.pdf
- 越南家庭规模与教育投资:素质与数量投资的抉择-[共45页]-132-世界银行经济评论(2016/No.1/第30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世界银行 主办;(美)安德鲁·福斯特(Andrew Foster) 主编;徐广彤 肖皓元 朱旭敏 尹志超 译;尹志超 译审.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