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消费者新软体采用因素探讨以Firefox浏览器为例.doc
消費者新軟體採用因素探討一以Firefox瀏覽器為例
盧龍泉
國立中正大學企管系副教授蔡明叡
國立中正大學行銷所碩士班研究生陳宜欣
國立中正大學行銷所碩士班研究生呂佳茹
國立中正大學企研所博士班研究生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找出預測消費者軟體採用與否的有效變數,雖已有許多 針對新產品接受的實證研究,但針對電腦軟體採用的部分卻付之闕如,且過去探 討新產品採用之研究,多半援用TAM理論作為基礎,該理論主要探討科技產品 之“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對採用意願之影響,但本研究認為該理論忽 略了消費者由原先產品轉換到新產品所需額外付出的“轉換成本”,以及採用時 信任該軟體而承擔的“道德危機成本”。上述兩項亦可能是影響消費者是否轉換 新軟體的因素,也是本研究認為TAM理論不夠完善之處,故本研究使用交換成 本理論作為基礎,欲先回歸到消費者在交換行為當中最基本的各項成本考量,進 行更完整的探討。
為提出更完整的消費者軟體採用的預測因子,首先討論交易成本理論的緣 起、發展及其理論內涵,並與消費者考慮採用新軟體的實際情況進行結合,進而 設立相關之假設,並援用消費交換成本理論為本研究架構與訪談大綱,透過量表 發展過程獲得14題五大構面之新軟體採用量表。實證部份乃透過網路問卷施 測,有效樣本共491份,結果發現除知名度構面與假設不符外,其他四個構面皆 為預測消費者新軟體接受度之有效變數。
關鍵字:交易成本、新產品、軟體採用
壹、序論
據資策會「我國家庭之寬頻、行動與無線應用現況與需求調查」發現,台閩 地區家用電腦普及率達73%,較2003年成長了兩個百分比,推估我國有520萬 家戶擁有電腦,是為我國潛在連網家庭之基礎;該調查中亦發現我國網路逐年成 長的趨勢,與2002年相比成長了超過20個百分比,截至2004年連網普及率已 逾六成,估計我國有432萬的連網家庭(資策會ACI-FIND,2004)。
該調查中亦顯示受訪民眾最常從事的網路活動是「瀏覽資訊」,佔88%,較 2003年成長了百分之八。其他如「上傳、下載檔案」、「線上影音視訊」、「線上 購物、拍賣」、「繳交賬單、罰款」等與使用瀏覽器息息相關的網路活動,都較往 年逐漸增加,顯示國內網路行為的蓬勃發展(資策會ACI-FIND,2004)。
在與瀏覽網頁的相關行為過程中,絕不可缺乏的即是用以讀取圖文資訊的瀏 覽器,最早且最為人所熟知為Netscape瀏覽器,隨後由Microsoft的I.E.系統瀏 覽器所取代,截至2003年底,I.E.瀏覽器之全球市占率達近9成;在以往由I.E. 瀏覽器獨大的情況,卻因2003年Firefox瀏覽器的上市,其市佔率首次跌破9成 以下,且Firefox的佔有率仍持續上升中。Firefox是由Mozilla專案推出,強調 維持網際網路自由選擇與創新的精神,是吸引全球矚目的全新開放原始碼瀏覽 器,功能上的特點包含能阻擋彈出廣告視窗、分頁瀏覽功能、更完整的隱私及安 全且容易裝配的種種優點。
過去已有許多援用 TAM 理論(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Davis, 1989) 針對新產品所做的相關實証(Moon, and Kim, 2001 ; Lin, and Lu, 2000 ;蘇席儀, 1999),TAM主要考量該科技產品之“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對採用意 願之影響,但該理論並未涵括消費者由原先產品轉換到新產品所需額外付出的 “轉換成本”,亦可能是影響消費者是否轉換新產品的因素;另外,瀏覽網際網 路所必需承受的中毒等風險,使得該軟體之可靠程度、信任程度益顯重要,是消 費者使用新產品必需的考量,亦是TAM理論未加以討論的;故本研究使用交換 成本理論作為基礎,欲先回歸到消費者在交換行為當中最基本的各項成本考量, 發展出更完整的消費者軟體接受度量表,並藉此找出消費者採用新軟體之影響因
貳、文獻探討
本章先就主要援用的理論與內涵進行探討,說明消費者採用新軟體可能付出 的成本。
一 x交易成本的概念
交易成本概念的出現,可遠溯至1937年Coase所提出的質問:「若市場價 格機能的運作能調整資源配置至最適,為何市場上有許多大廠商的存在? jCoase 認為使用市場價格機能必須付出成本,相較之下,透過廠商生產的成本較低,所 以市場上出現廠商。Coase所謂使用市場價格機能是有成本的,指的就是交易成 本。
古典經濟理論中,認為價格是透過市場力量的運作自然形成,交易雙方達到 價格均衡不需額外成本。但Coase推翻這種說法,主張雙方為達到滿意的交易價 格,還必須付出交易成本。Coase(1960)認為交易成本是完成市場交易所必須消耗 之資源,包含任何形式的資源消耗都視為一項費用,且無論是何種類型的交易行 為,交易成本均會存在。
簡單的說,交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