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制定的演变.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戒律制定的演变.PDF

戒律制定的演變 僧團成立初始,佛陀並未制訂戒律,直到佛陀成道十二年後才開始制戒。 有一次,一位比丘回家省親,母親要求他必須要為家人留下後代,於是這位比 丘聽從母親的意思,與妻子共寢而有了孩子。後來,這位比丘回到僧團常感不 安,也考慮是否繼續留在僧團,於是他向佛陀懺悔。因此,佛陀制定了第一條 戒,制戒便從此時開始。(1) 之後,比丘們有什麼過失或出了什麼問題,通常有的是跟社會產生矛盾, 有時是個人身心上的衝突,向佛陀報告後,佛陀就隨犯隨制,直到他入滅為 止。 佛陀入滅後,各地弟子趕回。大迦葉在趕回來的路上,遇上一位手持著花 的外道。大迦葉問他:「你曉不曉得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現在怎麼樣?」外 道說:「瞿曇已經圓寂了,我手上這朵花就是那邊拿過來的。瞿曇生前轟轟烈 烈,法緣非常殊勝。可是世間無常,他去世以後,就如風吹過什麼都沒有了, 他很快就會成為過去的啦!」 聞言後,大家心裡都很難過,哪知有一位比丘說 :「唉唷!你們為什麼要 如此憂傷、難過呢?我終於解脫了。佛陀去世了,他生前就說這個不能做、那 個不可以做,管東管西,終於沒有人可以管我了。」 大迦葉一聽,心想怎麼會有人如此看待佛陀的教法與規矩呢?於是在佛陀 荼毘後,馬上進行教法的結集,也就是佛教史上的第一次結集。(2) 就在佛陀涅槃那年的結夏安居,大迦葉主持佛教第一次經典結集,主要 結集「經」與「律」。會場中由阿難負責誦「經」,優波離則負責誦「律」。 在結集律典時,阿難突然說:「佛陀曾經告訴過我,小小戒可以捨。」大迦葉 問 :「什麼是小小戒?你有沒有問佛陀?」阿難回答:「沒有,因為佛陀要圓 寂了,我心裡很難過,就忘記問了。」 什麼是「小小戒」?現場立即引發種種討論。有的人說眾學法是小小戒, 或有說波逸提是小小戒,或有說捨墮是小小戒,幾乎所有戒律都可以是「小小 戒可捨」了。眾說紛紜之際,大迦葉拍板定案:「既然大家意見不一致,那就 16 香光莊嚴【第一二九期】民國一〇六年十二月 這樣做:佛陀所制定的戒律,一條都不能少,全都保留下來。佛陀所制的戒不 可更改,如果是佛陀未制的,就不再制戒。」(3) 隨方毘尼—依各地因緣而制規矩 佛教的第一次結集,完整留下了佛陀所制定的戒律,這是非常珍貴的。但 是,依據當時印度的生活情況所制定的戒律,有部分並不符合現代的情況。例 如,僧人有些必要的配備現在根本無法獲得,加上生活背景也不相同,很多規 矩其實也無法使用,那應該怎麼辦呢? 後來進入部派佛教時代,「律」也發展出五部律,加上南傳的《巴利 律》,總共有六部律,這些律典在漢傳佛教藏經中保存得最為完整。這些戒律 傳到中國後,面臨了極大的挑戰。例如中國人看到出家人托缽乞食、用手抓飯 吃、穿衣還露出肩膀,完全無法接受,這是兩種完全不同文化的撞擊。於是, 祖師們開始研究這些律藏內容,並因應中國的文化與民情,逐漸制訂一套適應 漢地社會風俗、國法的規矩制度。 因為僧人聚集共住,開始分配執事,共同分擔工作,到了百丈禪師時,他 說:「這麼多人,一住就是五百人、一千人,我們總不能天天托缽。」所以, 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主張,大家全都進入生產線。這其實與中國的 社會經濟、生活型態有關 ,清規、規矩制度一個個出現於中國僧人的生活中, 這就是佛陀所說的「隨方毘尼」。 什麼是「隨方毘尼」?即佛教流傳到各地,依據當地的因緣、文化、社會 背景,所另外制定的規矩。《五分律》裡,佛陀有段話說:「雖是我所制,而 於餘方不以為清淨者,皆不應用;雖非我所制,而於餘方必應行者,皆不得不 行。 (4) 」 亦即如果當地人認為佛陀所制定的戒律是不清淨的、是不善法,或與 當地風俗習慣相悖而無法實行,那麼就不要做。如果當地眾人認同的善法、必 定要行的,雖然佛陀並未制定,佛教僧人也要依之而行。 現在,佛教流傳到歐美,也會有歐美的另外一套,與漢傳或南傳、藏傳的 那一套不同,既不是進入農耕,也非托缽乞食,而是另外一種生活方式了。如 香光莊嚴【第一二九期】民國一〇六年十二月 17

文档评论(0)

zhongshanm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