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教我当老师.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东坡教我当老师 ——读《品中国文人—苏轼》 烟台十四中 高湛 HYPERLINK mailto:gaozhan790@163.com gaozhan790@163.com 暑假去东北学习期间,偶然在妹妹的书架上看到了《品中国文人》(刘小川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该书共两册,从战国屈原始至现代鲁迅止,共品评了十八位大文人。 《品中国文人(二)》开篇即是《苏轼》篇,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一向钟情于苏翁,所以展卷便一气呵成读完了《苏轼》,读罢惊羡苏翁之伟大。 刘小川先生在篇首云:“中国古代,苏东坡这样的个体生命可能绝无仅有。没人比他更丰富多彩,他抵达了生存的广度与深度的极限,他生活的时代,却比现代人更现代。”诚然,苏翁真是一部融文史哲于一炉的奇书!让我们循着苏翁的足迹,去就解读他丰富多彩的人生。 一 苏轼二十岁离开家乡眉山,弱冠三年的苏轼进京应考,一考就考上了事实上的状元(主考官欧阳修,因猜测封闭试卷出自他的弟子曾巩之手,为避嫌,才把苏轼擢为第二名)。令人惊讶的是他大胆地在试卷中杜撰圣君尧帝的典故来阐述他的仁政理想,闹得考官梅尧臣查史料一头雾水。问他时,他竟然说:“想当然耳!”苏轼的胆大源于自信。没办法,这就是天才。 到后来,苏轼被贬黄州曾填了一首千古绝唱《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善于做考证的胡适先生曾表示疑惑:家童怎么会“鼻息如雷鸣”呢?联想到苏东坡考场上也要杜撰,胡适先生释然一笑。 自信,在人生路上十分重要。温家宝总理曾多次提到要有自信心。苏翁为后人在人生路上做了榜样。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首先要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苏轼应试阐述了他的仁政理想,在日后的宦游中他始终坚持着这个理想。知凤翔时,十个县,他曾跑遍了每一个县衙,每一处村落。在老家眉山他对维系生活世界的风俗与道德,做了大量细致的考察,得出结论:风俗之厚,道德之醇,对国家长治久安至关重要。老百姓失去了方向,惶惶不可终日,国家又怎么能够长期富强? 苏轼以民为本,王安石以国为本,二者有矛盾。 以民为本是苏轼的为政之本。他升任密州太守,一上任就忙着治蝗灾,马不停蹄地奔走各县,忙了一百多天才打道回府。当时密州路边草丛中多有弃婴,他命令部署想办法收养。又从管钱中拨出专款给贫穷的母亲们,让她们至少将婴儿养到一周岁。苏轼的理由是:一年后母子生情,再也割舍不开了。此后密州的弃婴就大大减少了。 苏轼迁徐州太守,上任两个月碰上八月大洪水,上游的澶州黄河决口,徐州城南清河水一夜暴涨,苏轼下令严禁有车马的富户逃亡扰乱人心,他亲自入武卫营请禁兵协助防洪。河水日夜冲击南城墙,他下令调动几百艘公私船只装上沙袋,用缆绳放到城下以缓解洪水冲力。他指挥万人大会战,筑长堤九百八十四丈,高一丈,阔两丈。堤成之日距最大流量的洪峰到来只差两天,徐州城保住了,全城百姓欢呼他的名字。离任时,徐州数千人送他出城几十里,哭声一片。 苏轼贬黄州,无权无钱,他还拼着一张老脸,大力革除江对岸武昌城溺女婴陋习,让数不清的女婴存活下来,长成待嫁的姑娘,从而减少了光棍汉。 苏轼出任杭州太守,当时两湖淤塞过半,他连续上奏折请求朝廷拨款整治。他调动官兵协同十万民工奋战两湖,为赶工期,他不分昼夜地巡视在工地上,吃民工的饭,饮民工的水,一点不勉强。杭州洪涝之后,又是大旱疫病流行。苏轼率先拿出五十两黄金带动富豪捐助在安乐坊办起了慈善医院,救治了数千难民。杭州一年半,他治运河,开六井,浚西湖,筑苏堤,设安乐坊,救治病人,惩治黑帮头目……难怪杭州人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为他建祠堂,家家户户供他的画像,“饮食必祝”。 苏轼知登州军事州上任仅五天,干了两件大事:请求朝廷变更当地军事部署,免除食盐专卖。 苏轼的政治理想是以民为本。他深知缺了人本,民本难免脆弱,民本需要人本提供的强大支撑。因此,他终极的政治理想是富民强国。刘小川先生品评“苏东坡巴心巴肝为百姓谋幸福,一生辗转几万里不折不挠,把中国古代的美政推到了极致。” 诚然,笔者认为苏翁的政治理想实践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师者应以“爱心”为前提,首先有“爱”,然后才有“教育”,教育者应“目中有人”,然后再以“以人为本”施教。 二 刘小川先生评价苏轼说:“他似乎穷尽了生命的可能性,抵达了生存的广度与深度的极限。”苏翁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活生生的生活大师形象。 “乌台诗案”结案后,苏轼以团练副使贬黄州,不得签书公事。 苏轼初到黄州,其实内心也很孤独。《答李端书》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苏轼到黄州暂居城内寺庙定惠院,开门见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