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铁肩担道义作文讲评.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流传。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友人书写此联将“辣”改成了“妙”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诵甚广。1967年9月6日,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恳请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自我警勉;而钱穆先生为杨联陞书写时改为“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再出新意,传为佳话。 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审题;(一)材料解析 1.杨继盛“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铁肩”比喻勇于承担重任的强者。“辣手”本意是毒辣的手段,引申义是能手,对某方面熟悉的人。“铁肩”与“辣手”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强势而霸道的形象,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事业型人才,是一个狂飙突进、横冲直撞的子路般的担当者。这则对联的“担当”有一股子路见不平的“愤”。 (备注: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无疑,依然慷慨而行。……而在西方人的眼中,这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违反逻辑的行为。而在中国古老的哲学中,这种行为有着一个恰如其当的名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深信,这正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魂魄。——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谈及杨继盛。);2.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多了一份文武双全的味道。在社会上也会勇担社会重任,成为民族脊梁;而文章又写的高妙,影响深远。这多了一份委婉与智慧,也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同时也是一种自我能力的自信,没有问题,有本事,行。在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还是要“知其不可而妙为之”的。;3.杨联陞“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担道义”何尝是英雄豪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平民的肩膀也能或多或少的分担一点,哪怕是为自己的成长和幸福承担责任。平就是平凡,庸就是普通,平庸就是平平凡凡普普通通。自己喝着稀饭就着咸菜也要关注一下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国难当头也要振臂高呼不能做亡国奴,在国家强盛时也要为祖国喝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人在国家大事面前有热情,不麻木。;3. “庸手犹当勉著文章”降低了自我过高定位所带来的负累和压力,意在强调,无论你资质平庸还是天资聪颖,都应该勤勉地“著文章”。钱穆是国学大师,学生杨联陞是海外汉学的先驱者,师生二人在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诸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挽救并匡扶了中华文脉(1967年的历史背景与师生二人的身份不言自明)。此外,杨教授还曾任赵元任先生助手,与胡适论学谈诗二十年,谊兼师友,被称为“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汉学界的检察官”;4.钱穆“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化用傅尃(bù)《夜吟寄钝剑》:“风云只手开天地,道义双肩并古今。”钱穆作为老师,往往有更深层的意蕴,他不但肯定了杨联陞的自勉,而且赋予“双肩”和“只手”一个最直观的意思,即“简单”或“单薄”。人人有“双肩”,人人有“只手”,无需吹得天花烂坠,我们担当,无非就是举手投足之间。“担当”不是暴虎冯河,更多的是无所谓、有所为。钱杨师生对这幅对联的改动(窜改),各有深意,而钱的改动,更是一种升华。;核心概念阐发:“道义”与“文章” “道义”在当下可以粗略地阐释为道德义理,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为人处世的约束和规范,每个公民都要承担与其年龄段和身份相适应的“道义”。“道义”具有映射特点,让他人承担过高的“道义”是一种精神绑架,反之,则是无原则无底线的迁就。“道义”是相对的,其本身就是用来维系和调整人与人关系的或明朗或潜伏之准则。;核心概念阐发:“道义”与“文章” “文章”就是人思想的载体、结晶。中国文人追求“君子不器”:君子的目标,不是要成为一个有特定用途的器具。则形而下的“器”比不上一个人的修身养性之“道”,这样看来,率性而为的文章,在自由度上要远大于成体系的理论。文章抑或道的传承靠人,靠一篇文章来点化和改变人。 这样看来,上下联的关键词“道义”和“文章”可以互文,可以统一为做人、做事和影响人。;(三)立意建议 选杨继盛“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侧重在“担当之勇”——敢于挑战的勇气,大无畏的精神; 选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侧重“担当之妙”——道义担当,妙手为文,勇于担当,自信而为; 选杨联陞“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的,侧重于“低调自视,不弃担当”,可以谈匹夫有责,虽平庸却不弃担当之责任; 选钱穆“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的,侧重于“平实担当”,强调为人、处世、治学等的脚踏实地作风,担当无可弃,担当自在寻常时,为人为学均要有社会责任感。;;四、其他说明 题目驱动要求如下: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一

文档评论(0)

Jermain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