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生混凝土-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
《植生混凝土》
编制说明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二零一八年十一月
《植生混凝土》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如道路、铁路和水利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显著发展。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原有的地形结构和植被,造成大面积的土壤裸露和植被破坏。破坏后的植被和地形结构,很难在短时期内自我恢复。
普通混凝土和石砌类材料虽然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但其表面质地脆硬、粗糙、颜色灰暗,视觉效果缺乏生机,由其构筑的空间给人以粗、硬、冷、暗的感觉;其透水性差,阻断了水渗透,下雨时不能吸水、渗水蓄水,需水时不能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针对这些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植生混凝土。植生混凝土像透水混凝土一样,具有贯通的大孔孔隙网络,能够透气、透水,具有保护结构、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生态减灾等优点。多孔混凝土骨架结构在发挥承载作用的同时,保留了天然降水回渗到地下的通路,而这种特殊的混凝土中存在的孔隙也成为植物根系生长的空间,其表面可以生长植被。
植生混凝土可应用于护岸、护坡、公共停车场、广场、公园、城市立体绿化等,以提高岸坡稳定性及安全性、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重构生态系统等作用。这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混凝土,既具有混凝土的功能,又实现了生态化的需求,为人类构造了舒适的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突出,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植生混凝土在日本、欧洲等国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并已大量应用于工程实践。目前,国内还没有植生混凝土的产品标准,市场上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规范,可靠性和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制定植生混凝土产品的行业标准十分必要。
一、标准工作概况
(一)任务来源
植生混凝土作为一种生态混凝土,既能够保证植物生长和生存,起到透气、透水和环境绿化的功效,又能发挥刚性混凝土的特点,起到承载的功能,在用于护坡、护岸时,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具备原有防护功能。
由于植生混凝土的诸多优点,市场上已经大量应用此类产品,但由于没有规范,所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制定植生混凝土产品的行业标准是当务之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2016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由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负责《植生混凝土》(计划号2016-0131T-JC)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标准归口单位为建筑工业综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二)起草单位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南通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盐城工学院,武汉源锦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防灾科技学院,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北京天誉有限公司,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四川华西绿舍建材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嘉华特种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嘉兴学院,云南建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有限公司,厦门御坤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中德新亚建筑技术有限公司,南京瑞迪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四川衡鼎建材有限公司,成都市恒辉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城市新海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河南大学新型建筑材料实验室,重庆市巨成混凝土有限公司,株洲大禹恒基新材料有限公司,广东浪淘砂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嘉宇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杭州群起建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冬,郭翠芬,左彦峰,郭群,赵弘,朱晓旻,尹键丽,尹峻,奚新国,王毅,苑立冬,张利俊,侯维红,纪慧宇,刘登贤,王宁,吴承辉,李欢欢,李伟,唐修生,李恩全,陈均侨,何贵平,李从波,马敏超,严生军,杨文,张建,梁丽敏,周敏,任小伟,蒋元海,高桂波,宋桂龙,梁洲辅,蔡基伟,朱立德,彭周成,贺众宜,宋笑,卞立波,林科,马永胜。
(三)工作过程
1、成立工作组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接到任务后,首先着手对标准的国内外情况进行调研,征集参加标准制定的单位,提出了标准制定工作计划。2016年12月15日在北京召开了建材行业标准《植生混凝土》第一次工作会议。对标准的初稿和涉及内容进行讨论,组成了标准工作组,确定了任务分工。具体分工见表1。
表1 工作组成员及其主要分工
序号
项目
单位
成员
负责人
1
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王 冬
王 冬
郭翠芬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北京天誉有限公司
张利俊
2
编制说明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郭翠芬
郭翠芬
王 冬
3
验证试验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郭 群
郭 群
防灾科技学院
左彦峰
福建农林大学
梁洲辅
河南大学新型建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