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存现句“有”字句和“是”字句中的“有”与“是”的比较
作者:陈聪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89期
摘 要: 在“有”字存在句和“是”字存在句中,“有”和“是”在表显性存在时均在句法形式上有着各自所对应的同构关系,从而导致了二者在语义属性上同中有异,这是留学生在学习这两类句型时易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二者在意象图式上的特点,验证、补充了它们的差异,进一步阐述了二者在表示存在时的用法。
关键词: 存在句 “有” “是” 语义属性 意象图式
1.引言
在表达显性存在时,“是”字句和“有”字句是现代汉语的两种基本句型,二者的基本结构是:“NPLOC+有/是+NP”。
(1)箱子里有什么? 箱子里是什么?
山那边有什么? 山那边是什么?
(2)湖面有一艘船。 *湖面是一艘船。
袖口有个洞。 *袖口是个洞。
(3)*眼前有一望无际的稻田。
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稻田。
*西安有十三朝帝王定都的地方。
西安是十三朝帝王定都的地方。
在(1)中的“有”与“是”,均可构成合法的句子。在(2)中,“有”所构成的句子均合法,而“是”所构成的句子,在单说时一般不合法,除非联系前文,在对前文中已经出现的旧信息再次确认或者纠正时,才合法。在(3)中,“是”所构成的句子合法,而“有”所构成的句子,单说时一般不合法。
2.“有”和“是”语义属性的比较
2.1“有”的语义特征分析
通过对CCL语料库中的古代汉语语料检索,我们可以发与“NP+?有?+NP”这一结构吻合的主要有如下两类例句:
(4)山有苞棣。(诗·秦风·晨风)
西有常山,南有河津。(史记·苏秦列传)
(5)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论语·尧曰)
夏王有罪,矫诬上天,以布命于下。(书·仲虺之诰)
(4)中“有”的前段部分NP具有[-生命]属性,其主要功能是显示后段宾语的存在。(5)中“有”的前段部分具有[+生命]属性,主要是表示领属、拥有宾语。在这种句法上的同构模式之下,“有”在表示“存在”的同时,便具有了表示“领有、拥有”的义项。简言之,存在句中的“有”同时具有[+存在,+拥有]这一属性,只是因为会受其前段NP[+生命/-生命]属性的影响,而只凸显这两个语义属性中的某一个,但是另外一个语义属性因为句法上的同构关系而并不会被完全排斥。这两种语义属性由于句法上的同构关系得以共持发展至现代汉语中。
(6)我家有个小院。
(6)中的“有”已经很难辨析出是单纯表示“拥有”,还是单纯表示“存在”。若把前段名词“家”理解为表示家庭成员的集合而带上[+生命]属性,那么可以表示“领有”,若把“家”理解为方位场所而带上[-生命]属性,那么又可以表示“存在”。
2.2“是”的语义特征分析
“是”在上古汉语中最早出现时常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进而由句法导致语义演变,从最初的指示代词演化为判断动词而表示判断,最典型的例证就是“是”常与“也”这一有判断句式标志的助词连用:
(7)“是鲁孔丘与?”曰:“是也。”(论语·微子)
大节是也,小节是也,上君也。
基于此,“是”演化出独立表示“判断、确认”的语义特征。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力士是东郭门外官奴。(西京杂记)
与此同时,“NP+?是?+NP”结构中的前段NP若是NPLOC或与之相当的NP,在句法同构的模式之下,“是”也会发生语义演化,使得NPLOC后的“是”带有表示“存在”的语义属性。
(9)满目是泪。(敦煌变文)
进门便是一道小桥。(老残游记)
(9)中“是”的前段NP均可看做是NPLOC,此时,在句法同构的模式之下,语义属性由表示“判断、确认”的基本属性演化出了[+存在]属性,即同时兼有[+存在,+判断]双重属性。
综上所述,“有”与“是”在用于存在句时,因为二者均在句法上各有同构关系,而导致语义上的演化。保留到在现代汉语中时,二者的语义属性自然表现为同中有异:
有[+存在+拥有-判断]
是[+存在-拥有+判断]
因此,当我们询问“哪儿有中国银行”,我们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