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热处理冷却介质概论
第 1 章 热处理冷却介质概论
通常,热处理冷却介质包括淬火冷却介质、退火冷却介质、正火冷却介质、回火冷却介
质等,由于退火冷却介质、正火冷却介质多以空气介质为主,所以,本书主要介绍了淬火冷
却介质和回火冷却介质。
1.1 淬火冷却过程
根据工件淬火冷却过程中,淬火介质是否发生物态变化,把淬火介质分为两类,即有物
态变化的和无物态变化的。
水、无机物水溶液、有机聚合物水溶液、各种淬火油等,在淬火时要发生物态变化,而
气体、熔融金属、熔盐、熔碱、金属板等,在淬火时则不发生物态变化。
当炽热钢件在具有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中淬火冷却时,冷却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蒸气膜阶段 工件刚进入介质的瞬间,周围的介质立即被加热而汽化,在工件表面
上形成一层蒸气膜。由于膜的导热性能差,故被其包围隔绝的工件冷速是很慢的。初期,由
于工件放出的热量大于介质从蒸气膜吸走的热量,所以膜壁不断增厚。随着冷却过程的进行,
工件温度不断下降,膜壁的厚度及其稳定性也逐渐变小,直至破裂而消失,这是冷却的第一
阶段。
(2)沸腾阶段 当蒸气膜破裂时,工件就与介质直接接触,介质在工件表面激烈沸腾,
不断逸出的气泡带走了大量的热量,以致工件的冷却速度很大。此阶段直到工件冷却至介质
的沸点为止,这是冷却第二阶段。
(3)对流阶段 当工件冷到低于介质的沸点时,主要只能靠对流传热的方式进行冷却,
工件的冷却速度甚至比蒸气膜阶段还要缓慢,而且随工件表面与介质的温差不断减小冷速越
来越小,这是冷却的第三阶段。
1.2 淬火介质冷却性能的测试
1.2.1 冶金学方法
(1)直接硬度法 就是直接测定试样或工件的硬度,来确定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这是一
种传统使用方法。假设工艺条件不变,试样相同,则工件的硬度就代表了淬火介质的冷却能
力。
(2)端淬试验法 我国国家标准 GB 225-63 “结构钢末端淬透性试验法”在标准试验条件
下,用水柱喷淬试样的下端,测量表面的硬度,绘制硬度到淬火端面距离的曲线,称为端淬
曲线。采用不同的淬火介质代替水喷射,测量的端淬曲线可用来评价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
不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端淬曲线来评价淬火介质,但它仍然应用于钢材的炼制。
(3)硬度 U 曲线法 用长度 5 倍于直径的试样淬火后,从中间切取一段样块。在测定面上
沿垂直直径方向测定硬度,以它们的平均值画出硬度/到样块中心距离的曲线,称为硬度 U
曲线。试样材料、尺寸不变,热处理工艺不变,用不同的淬火介质淬火,得到的硬度 U 曲
线,就是评价淬火介质冷却能力的依据。该方法仍在广泛的使用中,尤其是进行淬火介质的
工艺试验。
(4)淬火强烈度方法 淬火强烈度又称为H 值。H 值定义如下:
H=C/2K
其中,C 为试样的散热系数,它的定义如下:
H =Q/S(TW-TL)△t
其中,Q 为在时间间隔△t 内从试样向淬火介质移动的热量;S 为试样与淬火介质
接触的表面积;TW 为试样表面的温度;TL 为淬火介质的温度;△t 为时间间隔。C 的单
位为 kcal/(m^2 ·h ·℃) ;K 为试样的热导率,对于碳钢和低合金钢K 值几乎是一个常数。
常用的淬火介质的H 值见表 1-1。
表 1-1 常用的淬火介质的H 值
介质 空气 油 水 盐水
搅拌
无循环或工件的搅拌 0.02 0.25~0.30 0.9~1.0 2
弱循环或搅拌 0.30~0.35 1.0~1.1 2-2.2
中等循环 0.35~0.40 1.2~1.3
较好的循环 0.40~0.50 1.4~1.5
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