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编辑版
Word完美格式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全面检验和巩固基础工程课程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方式。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基础工程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一般形式的基础的设计,进一步理解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设置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能尽早进入“工程角色”。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反映了课程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1、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ak=130kPa。
?号土层:黏土,层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
?号土层:细砂,层厚2.7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ak=240kPa。
?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1所示。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土
层
编
号
土的名称
重度
(kN/m3)
孔隙比
e
液性指数IL
黏聚力c(kPa)
内摩擦角
(°)
压缩模量Es
(MPa)
标准贯入锤击数N
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
杂填土
18
?
?
?
?
?
?
?
?
粉质黏土
20
0.65
0.84
34
13
7.5
6
130
?
黏土
19.4
0.58
0.78
25
23
8.2
11
180
?
细砂
21
0.62
?
?
30
11.6
16
240
?
强风化砂质泥岩
22
?
?
?
?
18
22
300
4、水文地质条件
(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5、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网布置如图1.1所示。
????
图1.1? 柱网平面图
6、上部结构作用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表1.2所示,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表1.3所示。
表1.2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题号
FK(KN)
MK(KN.M)
VK(KN)
A轴
B轴
C轴
A轴
B轴
C轴
A轴
B轴
C轴
1
975
1548
1187
140
100
198
46
48
44
2
1032
1615
1252
164
125
221
55
60
57
3
1150
1815
1370
210
1750
271
71
73
67
4
1218
1873
1433
235
193
297
80
83
74
5
1282
1883
1496
257
218
325
86
90
83
6
1339
1970
1560
284
242
355
96
95
89
表1.3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
题号
FK(KN)
MK(KN.M)
VK(KN)
A轴
B轴
C轴
A轴
B轴
C轴
A轴
B轴
C轴
1
1268
2012
1544
183
130
258
60
62
58
2
1342
2100
2627
214
163
288
72
78
67
3
1496
2360
1782
274
228
353
93
95
88
4
1584
2435
1863
306
251
386
104
108
96
5
1667
2448
1945
334
284
423
112
117
108
6
1741
2562
2028
369
315
462
125
124
116
7、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30,钢筋采用HPB300、HRB335级。
2、设计分组
根据以上所给设计资料及学生人数,将学生划分为6组。分组示意如下:
第1组,共8人,基础持力层选用?号土层,设计A轴柱下独立基础。
第2组,共8人,基础持力层选用?号土层,设计A轴柱下独立基础。
第3组,共8人,基础持力层选用?号土层,设计B轴柱下独立基础。
第4组,共7人,基础持力层选用?号土层,设计B轴柱下独立基础。
第5组,共7人,基础持力层选用?号土层,设计C轴柱下独立基础。
第6组,共7人,基础持力层选用?号土层,设计C轴柱下独立基础。
超过42人的,合到第6组。
3、设计要求
每人根据所在组号和题号,完成指定轴线的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对于另外两根轴线的基础,只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08--2009学年一学期诊断学期末考试卷(B卷).doc
- 2008级中医学专业中医诊断学试题(一)与答案_中医诊断学(精).doc
- 2010--2020中国宠物行业研究与市场分析报告.doc
- 2014大学生寒招策划书(最新).doc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有答案.doc
- 2015中国民族理论新编复习资料全.doc
- 2016年3月公共英语一级真题版.doc
- 2017—2018学年上学期大一班上家长会发言稿.doc
- 2017--2018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doc
- 2017--2018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