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石的表象与古生物的重建
表徵與界限學術研討會論文
化石的表象與古生物的重建
張鈞翔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 助理研究員
摘要:
人類從化石遺骸的表象中,不斷地追溯化石的真面目,重建古生物的原貌與繽紛世界。在這個過程當中,經歷了史前時代、充滿神話與傳說的時代而後進入了知識的啟蒙,逐漸累積足夠的知識,隨著科學的發展,進而探索化石的真相。本文列舉人類探索化石,重建古生物歷程中的代表性事件與人物。事實上,這是人類經由化石探索自然現象與追求生命演化真意的歷史演進,也是不斷地突破界限的歷程。面對大自然的萬象與生命的奧秘,探索真相與突破界限將會一直持續進行。
化石在古生物學研究上的角色與功能
古生物學(Palaeontology)是一門結合生物學與地質學的學科,主要乃探究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與演化。透過古生物學的研究,得以進一步重建古環境、古生態,揭示滄海桑田的古地理和古氣候變遷歷史。而古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就是化石。
化石(fossil)是指生物死亡之後,在自然的狀況之下所保存下來的遺跡,包括堅硬的部分像是牙齒、骨骼和外殼,皮膚的印痕、足跡、甚至糞便也被認為是一種化石的形式(生痕化石)。化石的形成是經由石化作用(fossilization),將原來生物體的成分(例如骨骼內的磷酸鈣),由包裹在周圍的礦物成分(例如矽質或鐵質)所取代。也因此化石的形成除了本身形體上的意義之外,其成分與包埋在周遭的無機環境也隱含著當時氣候狀況與生態環境。
所以化石是窺視古代生物世界的窗口,是劃分與對比地球地層年代的主要依據,也為生命的起源與研究提供了直接證據。經由化石的表象,進行思考、詮釋並進而重建古生物是人類歷史上的一項重要活動之一。廣泛地蒐集化石,精準地辨識化石、系統性地分類、分析與研究,更是古生物學家窮盡心力的任務。
人類歷史上探索化石的歷程
-史前時代
著名的美國生物學家威爾森(E. O. Wilson)說過人類與生俱來就有親生命性(biophilia)的特質,表現在對大自然周遭的生命現象、飛禽走獸與花草樹木不斷地探索、觀察與詮釋。當然人類對自然界中的化石,也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早在史前人類的遺跡中,就可以發現人類對化石的收集。八萬年前的尼安德塔人的岩洞裡,就發現他們將年代更早遠的貝類化石和珊瑚化石集中在一起。三萬五千年前的克羅馬農人,已將貝類化石製成成串的項鍊。此外,在義大利的Grimaldi、英國的Dunstable Down和法國的Issoire等著名的史前人類的岩洞、洞穴或遺址,發現許多海膽、菊石、貝類與鯊魚牙齒等化石,而也可見到這些化石被穿了孔洞。雖然我們並不清楚他們是否知道化石為何物?但是,顯然化石已經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相信當時的人類,也正為了化石陷入沈思,努力找尋化石的真意,於是經由人類的想像,一些神話與傳說乃逐漸產生。
-神話與傳說
在神話傳說盛行的古代,化石也就融入了這些故事當中,以神怪傳說來解釋化石的種種。例如古羅馬時代的博物學家認為鯊魚化石是石化的舌頭,月蝕時從天而降;海膽化石隨著雷電及雨一起降落;琥珀是天貓的尿凝固而成、是神鳥的眼淚、是精靈的淚珠。菊石是捲曲無頭的蛇,甚至被稱為蛇石。古希臘傳說中著名的獨眼巨妖,其實是看到了大象頭骨化石而想像而來,所謂巨大的眼眶,其實是大象的鼻骨。傳說中的巨人、怪獸其實都是當時人類見到大型脊椎動物化石的表象,所能夠做出的想像。雖然這些解釋,在現在看來似乎荒誕不經,但卻是在限於當時的知識,人類為闡明自然現象所做的努力。此外,古代的藥典中也記載了許多化石的醫療功效,例如海膽化石可以用來解毒,頭足類箭石磨成粉末可治感冒與馬的眼疾,琥珀甚至有歐洲的藥膏之稱。至於在中國,中藥大量的以化石為藥材,所謂龍骨(其實是哺乳動物犀牛、馬的化石)具有廣大的療效,直到今日,在中藥房依然能夠輕易地買到龍骨藥材。
-科學的啟蒙
公元前4世紀,亞里斯多德認為化石是由地底深層的氣體蒸發而成,這樣的說法,在當時廣泛被接受,甚至影響直到中世紀,當時僅有少數希臘學者能為化石做出正確的解釋,例如Anaximandre、Xenophane指出貝殼化石與魚的印痕乃是生活在海洋中生物的遺骸,遠古海洋變成陸地,所以化石會在陸地上被發現。隨著人類知識的成長與建構,對化石的認識,也就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文藝復興時代的來臨,帶動了人們對自然科學的研究熱潮,也帶動了蒐藏珍奇萬物的風氣,這些蒐藏品包括各種生物、化石、礦物與史前工具,主要的收藏者大都是財力雄厚的王公貴族,而這些蒐藏品也成為後來陸續成立的博物館主要基礎。
第一部有關於化石的收藏目錄於1585年由瑞士博物學家Gesner編撰,隨後在歐洲各地也出現形式的化石收藏品清冊等出版品。1665年,法國與英國分別出版了「學者通訊」與「皇家學社哲學通訊」,科學開始流通與傳播,各國學者也開展了合作與交流。然而,當時的學術界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