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对《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启示.docxVIP

网络舆情对《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启示.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舆情对《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启示.docx

网络舆情对《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启示 摘要: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崇尚自由、追求 多变,对于网络,他们普遍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识 和高度的关注,网络舆情也时刻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生活等各个方面。因此,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要改 进和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网络舆情,从学生角度出发 遴选课程内容,加强和引导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 使课程更加富有实效性。 Abstract: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inking is active, they advocate freedom, and their pursuit is changeable. For the network, they generally show a strong participation and high attention, and the public network opinion are always affect their study, life and other aspects? Therefore, in the teaching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we should improve and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select course content by combining with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strengthen and guide students situation and policy education, to make the course more rich and effective ?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网络;网络舆情;大学生 Key words: Situation and Policy; network; network public opinion ; colleg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6-4311 (2013) 09-0241-02 0引言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是对 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 地,也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大学生是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希望所在,学习形势与政策,有利于开阔 眼界、提高政治素养,有利于正确认识当前国内外形 势,有利于理解支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学 生思维活跃、崇尚自由、追求多变,具有丰富的信息 渠道,积极参与和高度关注网络舆情的变幻、讨论。 网络已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形势与政策 课程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政策性、时效性和动态性。 与网络舆情紧密相关,因此,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 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网络舆情,使课程更加 富有实效性。 1网络舆情概述 1994年4月20日互联网以一种技术手段的形式 进入中国,后来慢慢发展成为一种新闻传播媒介,真 正成为言论工具是在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 夫大使馆被炸,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开始在人民 日报BBS论坛上强烈抗议北约暴行)。由此,网络成 了传统媒体之外的又一个功能更加全面、强大和便捷 的民意传播渠道。网络舆情的特点有:自由性、交互 性、多元性、偏差性及突发性。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 大学生喜欢新鲜刺激、追求时尚的心理。网络舆情的 表现方式主要为:新闻评论、BBS论坛、博客、播客、 聚合新闻(RSS)、新闻跟帖及转帖等,这些都是大学 生非常熟悉和娴熟操作的沟通平台。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的刘毅认为:网络舆 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公众对自己关心或与 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 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①与此同时,大约600 万的青年大学生踏入社会,大学生思维活跃、崇尚自 由、追求多变,具有丰富的信息渠道,生活方式与互 联网紧密相关,像“杜甫很忙”、“元方你怎么看”、“XX 是极好的”、“那些年” 一度成为缅怀青春年少的经典 开场白,网络流行语和网络舆情此起彼伏,令人眼花 缭乱。互联网在高校日益普及,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 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发泄情绪等,构成了大学生活 的重要内容,相应的形成了具有大学生群体特征的高 校网络舆论行为,网络舆情与大学生形影不离。 2网络是把双刃剑 网络论争是非理性的、也没有固定中心,在某人、 某国的叵测居心下,甚至会具有“病毒传染性”,网络 舆情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导致网络“蝴蝶效应”产 生,小到网友“微博约架”,大到引发社会恐慌,进而 产生难以想象的恶劣后果。大学生伴随着自身个体权 利意识的觉醒,伴随着对社会事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