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金银岛.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傳說中的金銀島 作者:?文?楊芙宜 圖?薛繼光?|?光華雜誌?–?2011年7月13日 下午12:58 相關內容 HYPERLINK /photos/%E5%82%B3%E8%AA%AA%E4%B8%AD%E7%9A%84%E9%87%91%E9%8A%80%E5%B3%B6-photo-045829550.html 放大照片 傳說中的金銀島 蘇格蘭作家史帝文生的小說《金銀島》,描述一群人冒險找尋傳聞中的黃金寶藏,「金銀島」真的存在嗎?或者只是小說家的豐富想像? 真實世界中,台灣就曾是歐洲探險家眼中的「金銀島」。五、六百年來,懷抱著「黃金夢」而來尋寶的各國人士絡繹不絕,交織成一篇曲折刺激的黃金傳說。 16世紀葡萄牙水手航經台灣東部海域,讚嘆聲「Ilha Formosa!(美麗的島嶼)」裡,有人說為的就是探尋傳說中的黃金,當時花蓮立霧溪口附近一處砂金產地被命名為Rio d’Ouro(葡語),意即「黃金之河」。 17世紀當荷蘭人占據南台灣,於安平建城,西班牙人也在北台灣基隆、淡水一帶築城,做為東亞貿易轉運站,此時荷蘭人、西班牙人都在各地展開「尋金歷險記」。 歐洲人尋金未果 當時在台傳教的西班牙傳教士 Jacinto Esquivel曾在書信、備忘錄上記載,宜蘭蘇澳、哆囉滿(Turoboan,指宜蘭與花蓮之間的海岸地區)、花蓮瑞穗等地附近有產量豐富的金金廣,西班牙人於東海岸一帶探採,留下了淘金與煉金工具的遺跡。 《熱蘭遮城日誌》記載,荷蘭人從原住民部落蒐集到線索,多次發動探金隊遠征,曾派兵乘戎克船往台灣南端恆春一帶搜尋,之後繞行東海岸,看見當地原住民飾金箔、擁黃金,得知卑南以北的Danau河地區產金。然而,Danau河究竟位於何處,有多種不同說法,有的指花蓮以北的立霧溪,有的指花蓮以南的木瓜溪,也可能是宜蘭的海岸地區,或瑞芳附近的小粗坑溪一帶。 歐洲人當時在台灣勘金苦尋不著,但有趣的是,東部原住民不但知道可能的產金地,且早已使用砂金與外族相互進行「沈默交易」了。其時,原住民會將小金塊、金砂放在某處後離開,欲交易的人見到,會將衣服等交易物品也置於該地,等原來金塊主人重返確認帶走交易物,而完成交易。 荷、西探勘台灣金金廣的活動,限於資訊、氣候、地勢、經費、勢力劃分與武力衝突等因素,沒有顯著成果,只發現含有砂金的河床,及從原住民處交易取得少數的黃金,東方金銀島的淘金大夢無疾而終。 鐵路工人大發現 滿清將台灣納入版圖後,對台灣產金地方有較多記載,但直到19世紀末,台灣的金金廣探勘與採金,才有新的突破。 其實台灣也是世界淘金熱歷史的一部分。光緒16年(1890年),台灣巡撫劉銘傳為興建從台北到基隆的鐵路,正修築基隆河上的八堵鐵橋,一名原在美國加州有過淘金經驗的粵籍鐵路工人,清洗飯碗時因好玩淘洗河沙,無意間發現閃閃發光的細沙,辨認出那就是砂金,消息一經傳開,從此引發一股淘金熱潮。 除了本地的淘金客,許多有過採金經驗的華籍工人,帶著黃金夢紛紛從加州、澳洲等地不辭千里跋涉前來,包括現今瑞芳、暖暖、四腳亭、六堵、七堵、頂雙溪等地,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千多名淘金客。 由於採金人數眾多,光緒18年(1892年)台灣巡撫邵友濂在基隆設置金砂總局並在各地設局,派員管理採金事務,淘金者每日需繳若干牌照費,每月收入可達洋銀1萬餘元,為台灣省府帶來頗豐的稅入。 隔年,曾在加州從事採金的潮州籍工人發現了金瓜石及九份的大、小金瓜露頭,也開啟了金、九地區百餘年來的黃金傳奇。 曾是東亞最大金金廣床 日據時,日本人仿效清朝設立「金砂局」管理產金,並頒布「台灣礦業規則」,將金九地區礦權以基隆山頂南北線為界,分東西兩區授予礦權,西邊的瑞芳礦區(即現在九份)由日商藤田傳三郎領銜的團隊(藤田組)取得經營權,東邊金瓜石礦區則由田中長兵衛的團隊(田中組)負責開採。 經過清末與日據初期的大肆開採,九份金金廣的主礦脈日漸耗竭,1914年藤田組即因採掘費用高、管理困難虧累,將礦區外租給台灣人顏雲年。顏雲年曾做淘金生意,經營有道,他將礦山分為小單位轉租,從中獲利,於1920年合併瑞芳所有礦權成立台陽公司,往後九份地區的金金廣一直由台陽公司開採,直到1971年才結束。 相對地,田中組由於有計畫地開採,引進當時先進煉製技術與設備,黃金的年產量曾連續五年都將近三萬六千英兩,有「日本首一」金金廣山的美譽。1938年,黃金產量攀升到將近八萬四千英兩的高峰,躍居全亞洲第一。當時礦區山城熱鬧繁榮,徹夜燈火通明,為金瓜石百年採金史的黃金巔峰。 據前台大地質系教授林朝棨、譚立平估計,金瓜石—九份地區有著東亞最大的金金廣床,自發現開採至1980年代結束,已產了五、六百公噸的黃金。不少地質學者與國外著名礦業公司認為,金九地區的黃金蘊藏仍有數百至數千公噸的潛力。 雖然深具黃金開採價值,但金瓜石一帶礦區已停採三十餘年,當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