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嵛山二分场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昆嵛山二分场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摘 要:通过进入昆嵛山二分场地区进行植物采样,了解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植物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熟练掌握植物分类知识,强化分类技能,增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了解和群落与生态整体的认识等。同时采用中心点四分法对昆嵛山植物群落进行调查,随机选取三十个样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赤松为优势种,刺槐与麻栎为亚优势种。 关键词:物种丰富度、植物群落、中心点四分法、优势种、亚优势种 Abstract:Plant sampling by entering the dichotomy of Kunyu Mountain Key words:Species richness, plant communities, central point of fourfold Division of, dominant, subdominant species. 昆嵛山位于胶东半岛东部,在中国植被区划中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型。山中动植物物种非常丰富,是个天然生态博物馆,有植物品种达1000多种。有狼、 梅花鹿等兽鸟200多种。是我国南北植物的交汇点,有分布于我国最北界的刺杉,最南界的红松,千年树龄的 HYPERLINK /view/187902.htm \t /_blank 杜松、古银杏,还有颇具欣赏价值的 HYPERLINK /view/31099.htm \t /_blank 鹅掌楸、 HYPERLINK /view/70981.htm \t /_blank 华山松、美国火炬松等。本次实习主要是对昆嵛山的乔木通过中心点-四分法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昆嵛山上的植被进行认知和标本制作。通过此次实习,了解昆嵛山的优势种及植被分布情况,初步掌握中心点-四分法抽样以及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掌握植物标本的制作技术和植物的分类方法。 1 调查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昆嵛山二分场 1.2 调查时间:2015.07.13--2015.07.15 1.2 调查目的 了解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植物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熟练掌握植物分类知识,强化分类技能,增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了解和群落与生态整体的认识;以及掌握中心点四分法调查植物群落的方法。 1.3 调查方法 中心点四分法,即以随机取得的样点为中心点做一个“十”字,构成四个象 限,在每个象限内找到离中心点最近的乔木,分别测量各个植株到中心点的距离, 植株离地一米处的周长及胸径。 1.4 分析参数 平均距离d’=∑d/调查植物的总株数N 所有种的平均密度=1/(d’)2 某个种相对密度RD=该种的株数n/总株数N 某个种密度D=总平均密度×该种的相对密度 所有种的总平均盖度C=所有种的盖度之和∑Ci/总株数N 某个种的盖度C:该种乔木距地一米处的截面积 某个种的相对盖度RC=该种的盖度C/所有植株的盖度和∑C 某个种频度F=该种出现的随机点数/随机总点数 某个种相对频度RF=某种的频度F/样方中所有种群频度之和∑F 某个种重要值IV=RD+RF+RC 某个种相对重要值RIV=某种群重要值IV/样方所有种群重要值和∑IV 2 结果与分析: 2.1 数据记录与处理 通过记录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详见下表。 表一 象限 树种 距离d(m) 周长(m) 1 I 板栗 2.28 0.52 II 赤松 2.77 0.57 III 赤松 2.53 0.51 IV 板栗 2.64 0.40 2 I 紫穗槐 2.25 0.77 II 紫穗槐 1.47 0.56 III 板栗 4.48 0.21 IV 板栗 3.12 0.56 3 I 短柄枹栎 1.50 0.18 II 紫穗槐 1.42 0.65 III 短柄枹栎 2.44 0.15 IV 赤松 2.78 0.87 4 I 短柄枹栎 2.26 0.45 II 赤松 1.80 0.19 III 短柄枹栎 2.45 0.15 IV 短柄枹栎 2.51 0.13 5 I 板栗 0.53 0.27 II 赤松 0.72 0.38 III 刺槐 0.51 0.49 IV 板栗 3.33 0.47 6 I 槲栎 2.00 0.19 II 板栗 3.05 0.12 III 短柄枹栎 1.48 0.17 IV 榆 1.52 0.48 7 I 赤松 0.54 0.21 II 刺槐 0.97 0.52 III 刺槐 0.76 0.71 IV 板栗 2.86 0.26 8 I 油松 1.39 0.49 II 赤松 0.75 0.42 III 油松 1.06 0.73 IV 赤松 1.25 0.60 9 I 赤松 1.00 0.42 II 刺槐 2.50 0.40 III 赤松 1.80 0.54 IV 刺槐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64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