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主办 2015 年 7 月 金融监管评论 No.201530
限量营销背后的经济学
☉执笔人:崔傅成 cfc9qiqi@
本文发表于 《金融博览》2015 年第 6 期
限量营销已经成为当今的一种流行,在奢侈品、IT 以及时尚等行业大行其道,
苹果、小米和华为等公司将其许多产品的限量营销做到了极致,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
注。限量营销,运用于产品或服务的商业推广,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控制产量,以期
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 “假象”、以维护产品形象并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
利润率的营销策略。从实际运用的效果来看,商品提供者的限量营销策略不仅没有受
到消费者的反感,而且让消费者为了买到自己心爱的商品不惜彻夜排队或者准时守在
电脑前。当然这一现象不能完全归功于限量营销,但限量营销确实使许多商品的销量
大幅度上升,仅从这一点就足够说明限量营销所蕴含的巨大威力。虽然限量营销只是
一种营销策略,但是我们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这种现象。
所谓 “限量营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就是一个供求关系控制的结果。它
的实质是商品提供者有意通过控制供应量,人为地制造供不应求 “假象”,利用 “物
以稀为贵”的价值生成法则,来达到维持商品较高的售价和利润率的目 。“物以稀
为贵”价值生成法则背后的经济学理论依据是效用理论,该理论以消费者从对商品
消费中所获得 满足感为基准,认为效用不同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
自然属性,具体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而效用则是消费者从商品中所获
得 满足感,是一个心理概念,具有主观性。
1 / 3
No.201530
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环境,商品满足了消费者的特定需求和满足感,消费者对
商品的购买愿望就会被激发,如果又控制商品的供应量在一定范围内,这种购买愿望
就会被显著放大。就像在饥饿时出现的一个馒头,人们对它的购买愿望是在平时任何
山珍海味都无法比拟 。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提出著名的幸福公式,即:幸福=效用/
欲望,欲望在这里可以看作购买欲望。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一旦消费者 购买
愿望被激发并被显著放大,为了保持一定的幸福水平,为了获取足量的幸福感,消费
者就会努力从商品中获得更高的效用,也就是说,消费者更希望获得商品。在这样
情形下,无论是提供商品的时间、地点,还是供应量、价格,商品提供商都拥有更大
的决定权,以此便可以维持商品较高的售价和利润率。但是限量营销能否应用,应用
后能否成功,与很多因素有关。我们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