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3
四.分析题(8+12=20分)
1.指出图1所示的:重力坝整体、土坝坝坡滑移体受水平地震影响时,地震惯性力的不利组合方向。(2+2+2+2)分
图1
2 水力学法计算均质土坝单宽渗流量,其基本公式为:。说出式中各参数的意义。(2+2+2)分;根据图2中所示参数,写出、的具体表达式。(3+3)分
图2
三. 简答题(4×7=28)
1.写出图1所示重力坝水平地震惯性力大小和不利组合方向。
2.绘出图2所示重力坝上、下游地震动水压力的分布图形,并表明指向。
3.写出图3所示土石坝中A点孔隙压力的大小,并在图中表示出其方向。
4.写出图4所示土坝坝坡滑移体上惯性力的大小,并在图中表示出其方向。
三. 简答题(24分,解题所需变量,要求标示在相应图中)
1.绘出图1所示坝体中A、B两点的主应力单元体、其上主应力方向及其中一个主应力的大小。(2+2+2分)
2.确定图2所示溢流坝的定型设计水头Hs,并确定其相应最大负压水头值和最大流量系数与设计流量系数的比值。(2+2+2分)
3.对于图3所示河岸溢洪道,确定其定型设计水头Hs及上下游堰高P1和P2。(2+2+2分)
4.指出图4中所示水闸中地下轮廓线起讫点的位置,并判断该闸基土的岩性(是黏性土还是砂性土)。(2+2+2分)
四.看图分析简答题(30分)
1.对如图1所示的重力坝,分别绘出施工完期(坝前无水)和蓄水期坝底AB面上垂直正应力σy的分布图,并表明最大、最小应力的位置。(3+3=6分)
图1 重力坝剖面
2.图2所示土石坝为黏土心墙防渗、砂砾石坝身、黏性土地基。分别指出图中1、2、3、4所指的部位可能发生的渗透变形的形式(提示:流土、管涌、接触冲刷、接触流土)。(2+2+2+2=8分)
图2 土石坝剖面
3.图3中虚线所示为土石坝枢纽中的输水隧洞,洞直径为10米.回答问题:1)弯道段拐弯半径至少应为多少米?2)弯道段圆弧中心角最大为多少?3)从稳定水流考虑,工作闸门应布置于何处为宜?4)若该洞为有压隧洞,试画出工作闸门的位置。(2+2+2+2=8分)
图3土坝枢纽中的隧洞
4.对如图4所示的水闸结构:分别在铺盖及闸底板、护坦、海漫下面添画上垫层或反滤层,并写明是何材料及层厚;(2+4+2=8分)。
图4 水闸纵剖面
四.简答题(20分,解题所用的参数要表示在图中)
1.绘出图1所示重力坝1-1和2-2水平截面上的扬压力。(2+2分)
2.为图2所示的河岸溢洪道的溢流堰选择定型设计水头Hs,并确定其上下游堰高P1和P2。(2+2分)
3.写出图3所示有棱体排水的均质土坝的单宽渗流量q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2+2分)
4.指出图4所示的平原河道水闸闸基是黏性土还是砂性土,并为其添加上反滤层与排水孔。(2+2分)
5.如下两种典型河谷断面形状,各宜选用哪种类型的拱坝?说明理由?(2+2分)
河北工程大学 2009 ~2010 学年第 一 学期期末 考试试卷 ( B )卷
一. 填空(20分)
1.考虑水平向地震影响时,作用于重力坝上的上游地震动水压力指向 ,下游地震动水压力指向
。而对于拱坝上的地震动水压力,考虑顺河向地震影响时沿 向 ,指向 ,考虑垂直河流向影响时沿 方向,指向为 。
2.采用 计算坝坡稳定时,不考虑孔隙压力影响,而采用 法计算坝坡稳定时,则必须考虑孔隙压力影响,这主要是由于 。
3.河岸溢洪道泄水槽当必须转弯时,采用弯道连接上下游,弯道半径应 ,弯道两端应设置 ,其曲率 之间。泄水槽底坡最好采用单一坡度,当必须变坡时,靠近溢流堰处应 ,靠近出口处应 ,由陡变缓时,采用 连接,由缓变陡时,采用 线连接。
4.平原水闸与两岸的连接建筑物结构型式,按其墙后填土高度大小,常采
用: 、 、 、 几种。
二. 解释概念(4×5=20分)
1.拱冠梁
2.水平拱效应
3.斜底法
4.导流堤式取水枢纽
三. 判断题(2*5=10分。认为正确则在()内画+,否则画-)
1. 作用在拱坝上的温度荷载,沿坝体厚度可分为均匀温度变化、等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