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场作文的要点.ppt
考场作文的要点 考场作文的要点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基本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走 路 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 儿子却故意/把直路走弯 我说/把弯路走直/就是捷径了 儿子说/把直路走弯/路就延长了 材料的本质内涵是什么?话题(题目)的核心是什么?(审题) 我对此有何看法?为什么我是对的?可能是错的吗?(立意) 有哪些材料可用?凑足800是否困难?(材料) 案例分析:审题立意 审题的稳妥 稳妥:抱紧关键词! 求深,求新:超越性思维 深度挖掘1:“直路”是什么?直路=功利的。为什么要走直路?因为人生苦短,生命不容耽搁。 深度挖掘2:“弯路”是什么?弯路=审美的。为什么要走弯路?因为人生太苦,生命需要乐趣。 案例分析:立意 求深 深度挖掘3:联系人生哲理关键词:直路弯路,均需符合生命自身的利益,亦即必须有利于生命活力的发挥、生命的成长与自我实现,有助于获得生命美感、建立生命尊严,且不得有悖于生命的伦理。 由此可见,直路弯路均为手段,其自身并无优劣对错之别。 (详尽的论述可参见罗晓晖《高中作文分项讲练之审题与立意》) 案例分析:立意 求新 求异思维是指对常规思考进行反向操作。由于作文命题大多是经验性命题,实际上缺乏严格的逻辑支持,所以求异思维空间普遍存在。 六字诀:“扯怪叫,叫得圆!” Ex.失败是成功之母;多难兴邦;近墨者黑;班门弄斧;见风使舵、凿壁偷光、东施效颦…… 案例分析:立意 超越性思维:求新 2009四川卷“熟悉” 熟悉的生活,不也是一种沉闷的生活吗?生活若没有新颖的元素,不就是死水一潭?它有利于自身生命的成长和进步吗? 《宽容序言》那个先驱,若仅仅满足于无知山谷中那个熟悉的生存环境,他能发现新世界吗? 一个只有熟悉景象的世界,可能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吗?陈陈相因,了无新意,不正是这个老大帝国的悲哀吗? 案例分析:立意 求新 一诊“走路” 1.二者皆失:把弯路走直,太过功利,乐趣丧尽,虽得亦失;把直路走弯,浪费时间,人生苦短,不容拖延。 2.客观世界(路的直与弯)往往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人生贵在顺势而为、顺心而行。古圣先贤,皆合此理。 3.人生根本没有弯路。“把直路走弯/路就延长了”,自欺的幻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案例分析:材料 材料的变通性运用 每个高中毕业生都拥有足够的材料。关键是思维要有变通:百变通。 要定向联想课本上的材料,已知的材料。 材料举例:以一诊题为例,人生谁不想走直路,屈原李白苏轼莫不如此。然而屈原终归无路可走而投江,李白原认的直路其实乃是弯路,苏轼在入世出世之间犹豫徘徊而终归旷达,都说明人生之路是随缘而定,非人所能主观操控。此等例证,虽曰陈旧,而皆可有新意,发人深思。 案例分析:材料 材料的变通性运用 材料举例2:《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回归之路,是直路还是弯路?《名人传序》中贝多芬等英雄,他们的路是直路还是弯路?《宽容序言》中那位先驱者的路,是直路还是弯路? 材料举例4: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勾践,他所走的弯路是最好的直路;鲁迅《呐喊自序》中所陈述的弯路,其实也是。什么是捷径?捷径就是那样一条路,它引导你迅速抵达你最不想去的地方。机会主义者的悲哀在于他们最没有机会。人生无法避弯取直,踏实走路才是正经事。 第二部分:要点 要点1 读者意识的重要性 读者意识 哪些因素会影响评卷人的判断?(评卷人会喜欢怎样的作文?不希望看到怎样的作文?) 1 文采要出众,“看上去很美”。以貌取文(以貌取人。好色之心人皆有之)。 2 第一印象很重要。拟题、开头、结尾的写作,非常关键。这部分通常需要打草稿。 3 喜新厌旧是人类的普遍心态。如果可能,立意标新。 4 书写、卷面很重要。凌乱书写是自杀行为。 5 控制文章长度,800-900字为宜。 6 文体选择,以议论性散文为上。只要题目没有规定写记叙文,就不要写成记叙文。 要点2 审题的稳妥与立意的“深”“新” 高考作文主题必定会涉及如下范围:人生、社会、精神(心灵)。统而言之,就是要谈人生。 涉及人生意义阐释的5组关键词:生命意志和生命活力;生命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生命的伦理;生命的美感和滋味;生命的尊严和自觉( 《审题与立意》 P51-71) Eg. 四川卷:“熟悉” 四川卷:“熟悉” 四川卷:“熟悉” 四川卷:“熟悉” 四川卷:“熟悉” 要点3 材料的变通性运用 材料:必须是有效的 材料:找最好的米下锅 要点4 段落的写作 文采定理和语言库 1 整句定理:凡是相邻的句子,只要能写成整句,就写成整句。 2 藻饰定理:修辞手法调用的频率,与文采的多少成正比。 3 装腔定理:句子的语调能用反问和感叹的,就用反问和感叹。 4 献宝定理:献宝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