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生物学通报浑善达克沙地生物土壤结皮及其下层土壤中-微生物学报
微生物学通报 Feb. 20, 2018, 45(2): 293−301
Microbiology China /wswxtbcn
tongbao@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70227
研究报告
浑善达克沙地生物土壤结皮及其下层土壤中固氮细菌
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唐凯 高晓丹 贾丽娟 徐慧欣 李蘅 孟建宇 陶羽 冯福应*
( 010018)
摘 要:【背景】荒漠化是一个重大环境问题,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 ,BSCs)可
遏制荒漠化,其中的固氮微生物对BSCs 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作用,但目前BSCs 中固氮细菌
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尚不十分清楚。【目的】阐明浑善达克沙地中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及其下
层土壤固氮细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稀释热法和碱解扩散法检测
土壤的有机质(Organic matter ,OM)和速效氮(Available nitrogen ,AN)含量;利用高通量测序
对 nifH 基因进行测序,基于 nifH 序列比较分析固氮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利用典范对应
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CCA)分析群落、样品和土壤理化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固氮细菌优势菌门除在苔藓结皮(HSM) 中为 Cyanobacteria 和 Proteobacteria 外,在其他类型
BSCs 中均只为Cyanobacteria;苔藓结皮下层土壤(HSMs) (下层土壤中只有 HSMs 检测到了
nifH)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 ,优势菌纲为Alphaproteobacteria 和Betaproteobacteria;优势菌
属差异较大,藻结皮(HSA) 中Unclassified_f_ Nostocaceae 占90.99%;地衣结皮(HSL) 中Scytonema
和 Unclassified_f_Nostocaceae 分别占 45.85%和 44.14%;HSM 中Unclassified_f_Nostocaceae 、
Scytonema 、Nostoc 、Skermanella 、Unclassified_o_Nostocales 分别占29.21% 、22.57% 、15.34%、
14.74%和 10.60%;HSMs 中 Skermanella 、Azohydromonas 、Unclassified_p_Proteobacteria 、
Unclassified_c_Alphaproteobacteria 分别占33.80% 、25.66% 、18.20%和 10.62%;固氮细菌多样
性随结皮的发育逐渐提高;OM 和AN 对结皮的发育起促进作用。【结论】藻结皮、地衣结皮和
苔藓结皮及其紧邻下层土壤中的固氮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明显,且固氮细菌类群和多样
性指数随BSCs 发育阶段的提高而增加。本研究为认识和利用生物土壤结皮相关固氮细菌提供
了基础依据。
关键词:BSCs ,固氮细菌,nifH ,高通量,多样性
Foundation items: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 The Program for Young Tal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Universities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NJYT-14-A05);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eam Project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College of Life Sci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