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原道.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心雕龙·原道.ppt

《文心雕龙·原道》 刘 勰 作者简介 背景 第一:思想解放局面的形成 第二:玄学的兴起 第三:文学地位的提高与独立 文本解读 1、对刘勰的“道”的四种解释 A、儒家之“道” B、道家之“道” C、儒道之“道” D、“自然之道” 案彦和之意,以为文章本由自然生,故篇中数言自然,一则曰: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再则曰:夫岂外饰,盖自然耳。三则曰: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寻绎其旨,甚为平易。盖人有思心,即有言语,既有言语,即有文章,言语以表思心,文章以代言语,惟圣人为能尽文之妙,所谓道者,如此而已。此与后世言文以载道者截然不同。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3页 此篇论“文”原于“道”之义,既以日月山川为道之文,复以云霞草木为自然之文,是其所谓“道”,亦自然也。此义也,盖与“文”之本训适相吻合。“文”之本训为交错,故凡经纬错综者,皆曰文,而经纬错综之物,必繁缛而可观。故凡华采铺芬者,亦曰文。惟其如此,故大而天地山川,小而禽鱼草木,精而人纪物序,粗而花落鸟啼,各有节文,不相凌乱者,皆自然之文也。然则道也,自然也,文也,皆弥纶万品而无外,条贯群生而靡遗者也。 --刘永济《文心雕龙原道篇释义》 2、“天道自然”及其衍化 第一层次:自然之道具有自然美 第二层次:自然之道衍化为人工美 第三层次:“文”衍化为艺术美 3、对刘勰文学观的简要概括 道 道 心-- 心 -- 言 --人文(刘勰的原意) 自然 自然规律--情志--语言文字--作品(文论的解释) 自然美 --美感--形 式--艺术美(美学的解释) 诗学(节选) 亚里士多德 作者简介 背景 文本解读 1、《诗学》明确阐述了文学“模仿”的“种差” 2、《诗学》确认诗的模仿起源于人的天性 3、《诗学》确认诗的模仿具有真实性 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的对待;因为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所谓“有普遍的事”,指某一种人,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会说的话,会行的事…… --《诗学》第9章 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 汪曾祺 作者简介 背景知识 80年代后期,西方哲学家的思想资源不断地涌入中国(如卡西尔《人论》、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海德格尔《诗?语言?思》等)。 文学理论界逐渐意识到语言的重要,学者们也开始在“语言学转向”的背景下重新思考语言问题 在创作界,许多作家还只是沉浸在“叙事模式”革命的激动中。他们更多地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写作技巧。更多地在“怎样写”而不是“写什么”上下功夫,更多地在玩弄一些叙事圈套,更多地使用欧化的“翻译体”语言--所有这些成就了当时的“先锋文学”。 文本解读 汪曾祺的语言观的立足点是什么? 汪曾祺的“文学语言”的具体内容。 民间语言在汪曾祺的语言观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结合汪曾祺的文学语言,评述一下他的语言观。 汪曾祺的语言观的立足点是本体论。 汪曾祺的语言本体论又是非常中国化、民族化、传统化的。 民间的语言或民间文化是文学语言的重要依托,是生成文学语言的母体。 一个时代的文学要想有所建树,往往要从民间文化中吸取营养。当然,还要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中受益。 塔松极干净,叶片片片如新拭,无一枯枝,颜色蓝绿。空气也极干净。我们藉草倚树吃 西瓜,起身时衣裤上都沾了松脂。新疆雨量很少,空气很干燥,南山雨稍多,本地人说: “一块帽子大的云也能下一阵雨。”然而也不过只是帽子大的云的那么一点雨耳,南山也还 是干燥的。然而一棵一棵塔松密密地长起来了,就靠了去年的雪和那么一点雨。塔松林中草 很丰盛,花很多,树下可以捡到蘑菇。蘑菇大如掌,洁白细嫩。塔松带来了湿润,带来了一 片雨意。 --汪曾祺《天山行色》 它是民间的,却又是儒雅的;它是口头的,却又深藏着书面文化的底蕴;它是清新的,却又蕴含着丰富的涵义;它是舒展的,流动的而且生气勃勃的。究其原因,这与他在民间资源和书面传统之间保持着必要的平衡有很大关系。 艺术作为手法(节选) 维?什克洛夫斯基 作者简介 背景知识:白银时代和形式主义文论 文本解读 本文的立足点在哪里? 为什么什克洛夫斯基什克洛夫斯基要批判“形象思维”?这中批判与他的诗学主张有什么联系? 强调了文学艺术的什么性质? 奇特化原则的主要内容。 通过文本解读,我们可以思考以下一些问题: 为什么日常语言大多成了自动化的语言,而文学语言却始终保留着它的奇特化特性? 如果一个作家的语言奇特化程度很低,这种语言还能不能称为文学语言? 为什么有人说“诗歌如跳舞,散文像走路?” 韩东“诗到语言为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韩东会喊出这样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