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安全管理教材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班组安全管理教材2

机械伤害的急救 由于机械的撞击、坠落、挤压、穿刺等造成人体闭合性、开放性创伤、骨折、出血、休克等后果的,一般采用如下救护措施: 止 血 包 扎 固 定 搬 运 窒息事故的急救 救助人员不能盲目进入。进入之前,可用鸡、鸭等放入密闭场所,如动物有窒息中毒现象,应先通风换气,再戴上氧气呼吸器进入。如无通风设备或氧气呼吸器,要立即报警等待救援。 中毒者救离密闭场所之后,应立即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解开衣扣、裤带。呼吸停止者,施行人工呼吸;心跳停止者,应做胸外心脏按摩,并迅速送医院。 中暑急救 轻度中暑者,可服用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用清凉油、风油精涂太阳穴,同时服用清凉饮料。 重度中暑者,会出现昏迷、神志不清、体温超过40℃。应尽快将中暑者抬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裤带、衣扣,用冰块或冷水敷身体,或用冷水喷淋降温。 烧伤急救 烧伤常见的是被火烧伤,此外还有接触高温蒸气、热气、热油后的烫伤,硫酸、硝酸等危险化学品溅到皮肤上造成的化学性烧伤等。 烧伤后应用大量冷水冲洗降温。一边冲水,一边小心地脱衣服,必要时,衣服可用剪刀剪开。如果烧伤部位出现水泡,不要挤破。如果烧伤处皮肤已损坏,不要涂任何物质,应用干净的纱布轻轻覆盖,迅速送医院救治。 希望您的安全态度从此改变 愿通过我们共同努力让事故不再重演! 安全之手 追问悲剧,是企业清醒的必然 作为制造型企业,安全是生命之重,也是生命之痛,是一个沉重而又不得时时刻刻面对的话题 * * 追问悲剧,是企业清醒的必然 作为制造型企业,安全是生命之重,也是生命之痛,是一个沉重而又不得时时刻刻面对的话题 * * 追问悲剧,是企业清醒的必然 作为制造型企业,安全是生命之重,也是生命之痛,是一个沉重而又不得时时刻刻面对的话题 * * * * * * 追问悲剧,是企业清醒的必然 作为制造型企业,安全是生命之重,也是生命之痛,是一个沉重而又不得时时刻刻面对的话题 追问悲剧,是企业清醒的必然 作为制造型企业,安全是生命之重,也是生命之痛,是一个沉重而又不得时时刻刻面对的话题 追问悲剧,是企业清醒的必然 作为制造型企业,安全是生命之重,也是生命之痛,是一个沉重而又不得时时刻刻面对的话题 * 追问悲剧,是企业清醒的必然 作为制造型企业,安全是生命之重,也是生命之痛,是一个沉重而又不得时时刻刻面对的话题 * * * 八、厂内运输安全技术 厂内运输事故的类别: 运输工具、车辆有缺陷和故障而造成事故; 道路状况不良或不符合安全标准而造成事故; 工作现场不良,如照明度不足而引起事故; 运输车辆上放置的货物位置不当或捆绑不牢造成 事故; 从车辆上卸下的货物摆放不当发生倾斜引起事故; 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交通规则所造成的事故; 现场工作组织不善,指挥不当发生事故。 厂内机动车运输安全要求: 驾驶汽车的人员,必须持有驾驶执照; 厂内机动车的各种机构零件,必须符合技术规范和安全要求,严禁带故障运行; 厂内机动车在厂内行驶速度,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装卸货物必须严格遵守规定,不得超载、超高; 叉车在行驶时,无论是空载还是重载,其车铲距地面不得少于300毫米,但也不得高于500毫米; 叉车铲货物时,应先将货物垫起,然后起铲; 叉车铲货物时,无关人员不得靠近,特别是当货物升起后,其下方严禁有人站立和通过; 严禁任何人站在叉车车铲或车铲的货物上及装载机铲斗内随车行驶。 火灾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因素,一是有可燃物,二是有供氧源,三是有火源。只要削除其中一个因素,就可以预防火灾的发生。 可燃物 火源 供氧源 九、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火灾征兆的识别 1、烧焦的味道; 2、“起火”的呼叫; 3、烟气的警告。 防火的基本措施: 消除着火源 控制可燃物 隔绝空气 报警 限制火灾和爆炸蔓延 灭火方法 窒息法 冷却法 隔离法 灭火措施 预防火灾的措施和灭火方法: 1、易燃易爆场所,严禁烟火; 2、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内,尽量避免明火及焊割作业,最好将应修设备转移到安全地方去维修。必须在原地维修时,要经批准,现场有人监护,准备好灭火器材,确保万无一失; 3、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4、易燃物较多的单位,必须划定禁烟禁火区域,或禁止吸烟,或全厂区禁烟,建立动火审批制度; 5、可燃物的存放必须与高温器具、设备保 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6、按单位的防火等级配足消防器材

文档评论(0)

tangdequ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