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伶仃洋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风起伶仃洋序

《风起伶仃洋》序 熊月之 ?  世界上有些事确实令人难以想像。何内容   香山以一边陲小县,在近代竟然涌现出那么多著名人物, HYPERLINK /ZT/zsofa/index.asp?Category_id=1667 \t blank HYPERLINK /ZT/2006SunZhongShan140years/index.asp?Category_id=2110 \t blank 孙中山、容闳、唐绍仪这些在教科书上都能见到的名人暂且不论,就说那么多买办,徐钰亭、徐宝亭、徐润、唐廷枢、唐廷植、唐瑞芝、唐国泰、莫仕扬、郑翼之、徐渭南,中国百货业巨头、创办先施等四大公司的郭乐、郭标、郭泉、郭葵、郭琳爽、马应彪、蔡昌,为发展中国民族机器工业做出重要努力的方举赞,为发展中国糖果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马玉山,为发展中国烟草工业做出重要贡献的郑伯昭,撰写《盛世危言》的郑观应,独具特色的思想家刘师复,杰出艺术家郑君里,著名音乐家萧友梅,遗世独立之影星阮玲玉,精武体育会创建人卢炜昌、陈公哲,发明四角号码之王云五,小刀会首领刘丽川,上海市长吴铁城,清华校长唐国安,岭南校长钟荣光……从政治、经济、社会到文化、艺术,群星璀璨,流光溢彩,人数之多,影响之大,令人浩叹!   不寻常现象的背后,必有其不寻常的道理。   香山,原先只是近海中的一个孤岛,明代才和大陆连成一片。秦汉以前,这里杂树森森,虫蛇出没,罕有人迹。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频仍,兵连祸结,零星中原人厌战避祸,辗转徙此,以岛为家,这里才开始有些人气,但也不过于莽莽丛林中偶见炊烟升起。隋唐时期,这里生齿渐繁,或农或渔或盐,经济有所发展。随后,唐代建镇,南宋设县,香山之名才列于中华大地一千多个县治之林。设县之初,因僻处海滨,农田稀缺,粮食不足,户口不多,被列为下县。论经济,论文化,近不能与广州、佛山比肩,远不能比苏州、杭州颉颃。那时的香山人,并没有什么显山露水令人艳羡之处。苏东坡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整个岭南,都被视为边陲荒蛮之地,何况位列岭南诸县之末的香山!明代香山,仍被视为“其地最狭,其民最贫”。清初香山,还是“土旷人稀,生理鲜少,家无百金”。由此可见,在近代以前,在传统的农耕时代,香山地既不灵,人亦少杰。   香山人能大名垂宇内,香山在中国人文版图上能占有一席之地,首先得益于中西交通,得益于中丙文化汇合。自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租占澳门以后,澳门就成了中西文化交汇中心。澳门本属香山之一部分,澳门人都是香山人,澳门成为中西文化交汇中心,香山就处于中西文化交汇前沿。本处于中华文化边缘地带的香山人,接触漂洋过海而来的西洋文化,直接、具体、丰富而感性,较少云遮雾障的想像,较少雾里看花的朦胧。他们知道西洋人怎么船坚炮利、凶狠蛮横,也知道西洋人怎么认真诚实,知道西洋人怎么吃饭穿衣、怎么起房造屋、怎么航海经商、怎么传教育人。他们不会相信西洋人好食小儿的说法,尽管连博学如顾炎武者都相信;也不会相信西洋人挖人眼睛、以供炼银煎药的传闻,尽管连开明如魏源者也这么说。在实事求是、见贤思齐这一中华文化基因的作用下,香山人勇敢而睿智地取西洋文化之长,补中华文化之短,学外语,当买办,出洋,留学,经商,闯荡出一片新天地,成就了常人难以想像的丰功伟业。   香山人能取得如此骄人业绩,还得益于香山的移民文化。香山人来源主要分为三支,广东当地人、客家人与福建人,移入时间主要在宋元以后。香山作为移民地区,不同地域的移民聚族而迁,在这里聚族而居,形成了在民居、民俗、语言等方面特色鲜明的移民岛屿,与其相对应的是至今仍然存在的粤、客、闽三大方言。移民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文化自尊与文化宽容并存,既重视、爱护本地域文化,又尊重、宽容他地域文化。在异质文化相遇、交汇情景下,这是一种极其健康、可贵的文化品质。唯其自尊,才能各美其美;唯其宽容,才能见人之美、容人之美、美人之美、师人之美,才能取长补短,和谐相处,共臻佳境。移民社会另一特点,是敢于迁移,勇于创新,不拘守一隅,不抱残守缺,既能移来,亦可移去。明清以来,特别是进入近代以后,香山人一面向东南亚、檀香山、北美、澳大利亚移居,一面踩着西洋人足迹,向中国沿海、沿江通商口岸拓展,就是这一特点的展示。   今年5月20日王远明主编的《 HYPERLINK /ZT/XiangShanWenHua/index.asp?Category_id=1679 \t blank 香山文化——历史投影与现实镜像》一书正式提出了香山文化这一概念。香山文化正式成为一种思想和学术话语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香山文化,学术界特别是广东学者,已有很多很好的研究,从方言文化、洋务文化、 HYPERLINK /ZT/ZSQWJ/index.asp?Category_id=2355 \t blank 华侨文化、商业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