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

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 参考书目 汪劲 吕忠梅 金瑞林 蔡守秋 王曦 王灿发 学科的名称 环境法 起源是对污染的控制 环境保护法 广义和狭义之分 环境资源法 武汉大学蔡守秋提出 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 授课内容 导论:环境、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 环境法的基本理论:原则、体系、制度等 环境法的分论: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法 课程安排 授课内容:基本原理梳理为主、现行法律评介为辅。 授课方式:以师生互动为基本原则,结合老师讲授、课堂讨论、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 导论 第一章 环境、环境问题 第一节 环境概念 一、环境的定义 1 、环境的一般定义:围绕着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科学中的“环境”: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 环境的分类 按范围大小: 居室环境?城市环境?农村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 按环境要素划分: 自然环境 ?人工环境(人工改造的环境、人为环境) 按环境功能: 生活环境: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 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系统发展的各种生态因素,即环境条件(气候、土壤、生物、地理和人为条件) 3、法学中的环境的定义 A从国外进修结束回国。 1、晨起后到河边跑步看到河水脏臭,天气阴霾,赶紧回家,餐后驾车上班; 2、途中车内装饰物散发出刺鼻味道,到办公室刚刚坐下又闻到家具散发的刺鼻味道; 3、中午下班A邀请同事去郊区吃农家菜,农家菜对面有个养猪场臭味熏天且不断有猪叫声; 4、下午A在会议室开会,此时隔壁正在装修,噪声很大,A只好中止会议; 5、回到办公室发现前不久竣工的一幢大楼正好将阳光全部反射到室内,A只得离开办公室,打算到楼顶阳台欣赏下远方湖景; 6、当A眺望远方,发现远处矗立着很多高压线杆将原来的自然美景打破; 7、晚上11点A怀着沮丧的心情回到小区,看到很多人在楼下唱歌跳舞。 A一天所经历的环境中,哪些属于环境法上“环境”的范畴呢? 环境法中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农村等。 14种要素;其范围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范围还将扩大。 二、自然资源的定义 1、自然资源的定义 资源是对人有使用价值的某种物质。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客观存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资源的定义是:“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自然资源是客观存在于自然界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它包括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和野生生物资源等。 基本属性:有用性 稀缺性 2、类别: 耗竭性自然资源: A可更新的耗竭性自然资源B不可更新的耗竭性自然资源 非耗竭性自然资源: A恒定性自然资源 B亚恒定性自然资源 2012年6月黑龙江立法“气候资源国家所有”遭质疑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6月14日通过的《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和保护条例》,因宣示“气候资源为国家所有”,并规定气象资源探测需经行政许可,引发舆论广泛质疑乃至调侃。 太阳能、风能这种无体物,必须满足“可被特定化”的条件后,才能讨论其所有权问题。例如一般而言,空气是没有所有权的,只有可被特定化的物才能设立所有权。 三、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是环境的产物 地表大气层中氧的形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臭氧层的出现是人类的保护伞和宇宙服 人类血液所含化学元素与地壳所含元素在比例上惊人的近似。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2、人类作为社会的动物又是环境的改造者 从自然界取出的各种资源,不能超过自然界的再生增殖能力; 排放到环境里的废弃物不能超过环境的纳污量,即环境的自净能力 第二节 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1、定义: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失衡,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身体健康以至生命安全及其他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原生/第一类环境问题:由自然界的运动引起的环境问题 次生/第二类环境问题:由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法主要研究对象。 2、分类 (1)环境破坏: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所造成的现象;主要体现为生态破坏。 ?毁林开荒 ?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 ?物种灭绝 (2)环境污染:人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

文档评论(0)

tangdequ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