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史38 丛书.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装书库 中国史地 通史 中国全史 038 史仲文 胡晓林 主编 五、音乐和舞蹈 (一)概况 乐舞在春秋战国时代占有重要地位,与礼互为里表,都是达成教化、维 系社会关系的手段。在中国,春秋战国以前 “音”和“乐”两个词一直是分 别使用的。在古汉语中,把声、音、乐分为三个层次,按中国古代音乐理论 专著 《乐记》的说法,“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 及干戚羽旄,谓之乐。”译成白话就是:音的产生,是由外界事物给以影响 的结果,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使感情激动起来,所以表现为声。声在互相应 和之中显示出变化来,变化的有规律的声叫做音,把音按照一定的结构关系 演奏起来,加上舞蹈,就叫做“乐”。“音乐”一词最早出现于《吕氏春秋·大 乐》篇中, “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度量指音律即 音的长短强弱,太一指道家讲的 “道”,也就是自然。 先秦乐舞不分家,其社会功用相当广泛,首要的是用于祭祀等重大典礼。 相传复代乐舞 《大夏》以歌颂夏禹治水的业绩为内容,由九个段落组成,演 出时用籥 (其形如笛,三孔而短小),作伴奏,故又称 《夏籥》。据说这个 乐舞在周代还在演出,由八列 (即八佾—每列八人)头戴皮帽、下著白裙、 裸露上身的演员表演,还保留着原始舞蹈的稚朴风貌。商代著名的乐舞名《大 濩》,殷墟甲骨卜辞多处提到商王用 《大濩》乐的事,是歌颂商汤灭夏桀创 建商朝的功绩,是一种象征性的乐舞活动。商代还有专门用于求雨的乐舞 《雩》(音玉)“舞者吁嗟而请雨。”是演员(巫者)边跳舞边祈求上天下 雨的象征性舞蹈,具体跳法已不得而知,但这种舞蹈流传很久。此外商代还 流行一种在 “桑林之社”中用的《桑林》之舞。“桑林之社”既是祭祀祖先, 又是男女聚会社交的活动,由于原始习俗未脱尽,男女表达爱情的方式过于 外露,故在后人看来颇有点淫秽的表现,所以郑重的场合是不准演、也不准 看的。但此类乐舞在周代仍然流行着。 周代乐舞比较发达,制度更为严格,宫中专设 “大司乐”职掌大学的教 法,治理王国的学政,集合国子施以教育,请有德行道义的人来施教,死后 便为乐祖,在西学中祭祀他们。以乐德教育国子,使他们能做到中、和、祇、 庸、孝、友。以乐语教育国子,使他们能够兴、道、讽、诵、言、语。以乐 舞教育国子,使他们能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以 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谐和音节,使进退应节舞声相合。用来祭祀 鬼神地示 (古代的地神)使邦国相合,万民亲睦,安抚宾客,悦服蕃国,百 物盛生。 (《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宫中又设“乐师”,掌国学之政, 以教国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教乐仪。小舞内容,帗舞即竿挑长丝条而舞,用以祭祀后稷。羽舞,舞者执 白色乌羽 (或曰雉尾)而舞,用以祭四方。皇舞,舞者头上插着鸟羽,上衣 也饰以翡翠的羽毛,手执五彩鸟羽而舞,用以祈雨。旄舞,舞者执族牛尾而 舞,祀辟雍。干舞,舞者持盾牌作舞,用以祭山川。人舞,徒手舞也,用以 祭星辰。 西周宫廷时兴 “雅乐”,民间乐舞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但到了春秋战 国时代,随着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乐舞的内容和形式也开始发生变化,民 间乐舞不仅登上大雅之堂,而且受到上层统治者的青睐。据 《乐记·魏文侯 篇》记载,魏文侯衣冠整肃地听古乐,就怕打瞌睡;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他向子夏请教为什么会这样?子夏站在正统立场上,对魏文侯讲了一通大道 理,他说古乐进退都很整齐,中和正大而且宽广;弦匏笙簧等乐器,都等待 着拊和鼓的节奏才一起演奏,先以鼓为主表现文治,再以铃为主表现武功。 无论表现文治或武功都用 “相”掌握着节奏,在演奏快速度时都用“雅”来 加以控制。君子通过这些来表达他的意思,通过这些来称道过去的事迹,从 而达到修养身心、和睦家庭,以至安定社会的目的。这是古乐的道理。新乐, 进退都是参差不齐,充满着放纵邪恶的声音,使人迷惑再也离不开它;加上 扮演着各种丑怪的杂戏,男女混杂,也不管父子的尊卑。演奏完了,不知什 么意思,不能称道古代的事迹,这是新乐的道理。魏文侯问为什么会发生这 种情况?子夏不可能用社会发展的眼光来看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