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史57 丛书.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装书库 中国史地 通史 中国全史 057 史仲文 胡晓林 主编 六、音乐舞蹈 (一)引论 秦汉时期是我国音乐舞蹈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综合转型时期。秦代乐 舞面貌由于历史的短暂和岁月的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但绝不是低潮时期。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每破诸侯,写放(仿)其宫室,作为咸阳 北阪上……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因此七国乐舞文化和表演艺人 汇合于京城咸阳,七国乐舞的聚集和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秦代乐舞。1976 年在秦始皇陵出土了一件有错金篆书铭文 “乐府”的钟,这说明管理乐舞的 重要机构——乐府在秦代就已设置,这是秦代在乐舞管理方面具有开创性意 义的措施,它使人们对秦代乐舞发展状况的认识有了突破。秦代的万里长城 巍峨雄壮,在修筑这项伟大工程中,当时的人们创作了 《筑城曲》,以《筑 城曲》为代表的秦声伴随着长城的修建和延伸,此伏彼起,惊天撼地,成为 秦代特有的时代交响曲。 汉代是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其音乐歌舞艺术取得了引人瞩 目的成就。汉高祖刘邦在儒者叔孙通的帮助下重新恢复了秦代的朝礼乐制 度,重建了乐舞管理机构。周秦以来具有浓重教化意味的雅乐歌舞虽然重新 在汉初出现,但先秦雅乐真正的精神已经失传,不为汉人所了解,汉代乐师 们 “但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汉书·礼乐志》)。然而民间 俗乐俗舞却受到了汉代统治阶级广泛欢迎,战国时南方楚国的音乐舞蹈—— 楚声、楚舞在汉代的宫廷乐舞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时代风尚。楚声楚 舞这种民间俗乐弱烈地冲击着汉代宫廷乐舞。汉武帝时扩大改组了乐府机 构,任用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大力采用民间乐舞,这些民间乐舞在当时称为 “郑声”或“郑卫之声”,至隋始称为俗乐。为了收集记录民歌的需要,当 时已经创造了一种叫做“声曲折”的记谱法,把民歌的曲调记写下来。在《乐 府诗集》中记录了吴、楚、燕、代、齐、郑各地歌诗314篇,汉武帝堂皇的 理由是通过俗乐以观民风,实际是为了宫廷娱乐。汉代民间乐舞和宫廷相融 合,诞生了汉代大曲——相和歌。相和歌是在民歌的基础上,继承周代的“国 风”和战国的 “楚声”传统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歌唱者自击节鼓与其他伴 奏管弦乐器相互应和而成为相和歌,主要用于娱乐和欣赏,应用广泛。其中 最重要而且最能反映当时艺术水平的是相和大曲,这是一种有器乐、歌唱和 舞蹈相配合的大型演出形式,在艺术构成上与先秦的宫廷乐舞没有显著的差 别,但其内容和风格却有明显的不同。这表现在它的世俗性上,颇为生动活 泼,表现手段更为丰富多样,有 “艳——曲(解)——趋或乱”的复杂结构 和节奏层次以及平调、清调、瑟调、楚调、侧调等不同的调式的运用。相和 大曲的出现说明汉代音乐舞蹈比先秦有了长足进步,它是唐代大曲的先声。 汉代乐舞之所以发达,更主要是受西域和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艺术影响 的结果。自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中西交通开辟,西域的乐器和乐舞传入 了中国,使中国本土的乐舞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乐器如琵琶、竖琴、 笳、觱篥、角、都昙鼓、鸡娄鼓、铜钹、贝等纷纷传入,许多乐器加入了中 国乐队,改变了乐队的乐器结构,金石乐器被丝竹乐器取代,音乐的旋律节 奏也随之改变。西方的乐曲在中华大地上广泛流行,如张骞带回的 《摩诃兜 勒》曲和李延年按胡曲所改编的新乐曲,鼓吹乐也随之流行。鼓吹乐是一种 以鼓、排萧和笳等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为主的音乐,原是西域乐曲,传入内 地后成为流行乐曲,被宫廷采用后,用于军队、仪仗和宴乐之中。由于乐队 的编制和应用场合的不同,而有 “横吹”、“骑吹”、“短箫铙歌”、“箫 鼓”等不同称谓。其乐曲内容奇幻,声调雄壮,颇改楚声之调。随着音乐节 奏、旋律和情调的改变,必然会使舞蹈的舞容和节奏发生变化,使飘逸轻柔 的楚舞风格中增添了惊险性和节奏感。西域舞蹈多以跳跃翻腾的动作、矫健 的姿态表现出刚劲的风格,巴蜀地区賨人的巴渝舞也是剽悍刚劲的风格,这 与中国传统的轻柔和缓的舞姿大不相同,它们的输入为汉代舞蹈注入了勃勃 生机。汉民族的舞蹈正是吸收了其他民族的舞蹈而发展起来的。班固 《东都 赋》里记录了四夷乐舞齐集都城洛阳的盛况,有东夷的 《矛舞》、西南夷的 《羽舞》、西夷的《戟舞》和北夷的《干舞》。西方传入的杂技、幻术也对 汉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