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应知社科知识·中国近代战争史略(六) 周丽琼.pdfVIP

学生应知社科知识·中国近代战争史略(六) 周丽琼.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 录 讨袁战争 1 白朗起义战争 40 转战京汉路两侧,打破敌军两次 围剿 47 护国战争 68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与护国战争之结局 104 护国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在军事上的得失 109 1 中国近代战争史略 讨袁战争 讨袁战争(也称“二次革命”或“癸丑之役”),是 继辛亥革命之后,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领导的反对袁世凯专制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一次 革命战争。战争结果,资产阶级革命派遭到失败,北洋 军阀势力乘机伸展到南方各省,开始了全国性的封建军 阀专制统治。这次战争,遍及南方七八省,本章重点叙 述江西和江苏两个主要战场的作战情况。 袁世凯篡权后的倒行逆施 一、破坏临时约法,实行专制统治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以后,虽然把持了中华民国 中央政府,控制了许多省份和大量军队,但还没有控制 整个中国;以孙中山为领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仍然据 有江苏、江西、安徽、广东、福建等七八个省和几十万 军队,在临时参议院中还有相当的力量,在人民中间依 然具有较大的影响。为此,袁世凯采取各种手段,处心 积虑地分化、打击革命力量,破坏民主政治,以便建立 专制独裁统治。 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前,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明确规定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体制,并对 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作了种种限制。其中规定:临时大总 统任命国务员和外交官员,制定官制、官规以及宣战、 媾和、缔约等,须经参议院同意;临时大总统公布法律 2 中国近代战争史略 及命令,须经国务员(包括国务总理和各部总长)副署 才能生效。孙中山企图用这些条文束缚袁世凯的手脚, 维护民主共和制度。但袁世凯上台不久,就违背了“谨 守宪法”的誓言,无视共和政体,肆意践踏临时约法, 凡事置内阁于不顾,专横跋扈。1912年6月,袁在王芝 祥的任命问题上,公然破坏公布命令须经国务员副署的 规定,独断专行,将内阁总理唐绍仪逼得弃职出走,农 林总长宋教仁和教育总长蔡元培等也愤而辞职。唐绍仪 辞职后,由陆征祥任国务总理。不久,又由袁世凯的心 腹赵秉钧取而代之,把内阁变成了他的御用机关。 1912年4月,临时参议院由南京迁到北京,各党派 经过激烈的争夺、分化和改组,逐渐形成了以黎元洪为 首的共和党、以章炳麟为首的统一党和以梁启超为首的 民主党。这三党主要由一些立宪派、旧官僚政客、资产 阶级上层分子为骨干组成。它们反对同盟会,拥护袁世 凯,力图控制国会。同盟会则在宋教仁等主持下,联合 统一共和党等几个小党派,于1912年8月建立国民党, 选举孙中山为理事长,黄兴、宋教仁等为理事。由于孙 中山当时表示自己从事实业,故整个党务由宋教仁代理。 国民党企图在妥协中求发展,幻想在暂时维持袁世凯个 人权位的前提下,通过“新旧合作”、“朝野合作”、 政党竞争、发展实业等措施,扩展资产阶级的经济、政 治实力,进而组织责任内阁,把中国纳入资产阶级“政 党政治”的轨道。在1912年12月至1913年2月的第一 次国会选举中,国民党获得了压倒多数的议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