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大气压下空气密度 大气压空气辉光放电.docVIP

不同大气压下空气密度 大气压空气辉光放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大气压下空气密度 大气压空气辉光放电

PAGE PAGE 3 不同大气压下空气密度 大气压空气辉光放电 第24卷第2期2005 年4月 电工电能新技术 Vol.24,No.2Apr.2005 大气压空气辉光放电 郝艳捧,关志成,王黎明,王新新,李成榕 1 1 1 2 3 (11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518055;21清华大学电机系,北京100084; 31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北京102206) 摘要:重点论述了大气压下辉光放电的研究现状、诊断方法和放电机理,探讨了大气压下空气间隙(2mm)实现辉光放电的可行性,提出用降低放电电场强度的方法有可能实现大气压下较大空气间隙辉光放电。 关键词:大气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工业等离子体工程;气体放电 中图分类号:TM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076(2005)0220069204 1 引言 目前,原料。,型的疏水性纤维,,。气体活性粒子,可以用来对聚合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例如,提高薄膜、无纺布和纺织品的亲水性、可湿性、吸水性、可印性、可染性和粘着性等。和传统的化学方法相比,用等离子体改善纺织品的可染性具有突出的优点:它不需要使用表面活化剂和大量的水,无废弃物或有毒的副产品,因而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低温等离子体通常是由低气压下的辉光放电产生的,但对于工业生产而言,真空系统的使用难以实现流水线连续生产。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BarrierDischarge:DBD)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均匀的丝状放电(UniformFilamentaryDischarge:UFD),能够在大气压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目前,已在高聚物塑料的印刷、粘合或涂装等工序前的表面处理上实现了工业化应用,而在化纤无纺布和纺织品工业中尚属空白。由于与塑料不同,无纺布和纺织品都是非均匀材料,UFD在大气压下通常由大量的时间和放电空间随机 、能量密(Atmospheric:APGD)等离子体。 2研究现状 国内外的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实现大气压辉光放电。1933年德国VonEngel首次报导了利用冷却的裸电极在大气压氢气和空气中得到的辉光放电,但很容易从辉光过渡到电弧,并且需要在低气压下点燃,因此仍离不开真空系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等离子体表面改性诱人的工业化应用前景,APGD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2] 点。 研究发现:在非空气气体中(如氦气、氩气、氮气或某些混合气体)比较容易实现APGD。例如,1993年Okazaki等人使用网孔电极和介质阻挡材料,在3 [3] mm氩气、氮气间隙中分别获得了APGD;1995年Roth等人用介质阻挡平板电极结构RF放电在315mm氦气间隙中获得了APGD [4] [1] ;2001年Massines等 人利用介质阻挡平板电极结构,分别获得了5mm [5] 氦气间隙和1mm氮气间隙中的APGD;2002年清华大学选择电阻率合适的材料作为电极覆盖层,用50Hz(或60Hz)工频电压代替RF电压,分别实现了大气压氦气中大面积均匀辉光放电、用介质阻 [7] 挡电极实现了5mm氦气间隙的APGD等等。 空气中APGD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小的进展。例如,1998年Tepper用网孔电极和驻极体介质阻挡 [6] 分布的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放电细丝组成,难以对材料表面均匀处理,甚至会损坏材料,限制了其工业应用。因此,最适合用来对无纺布和纺织品纤维进行 收稿日期:2004210218 作者简介:郝艳捧(19742),女,河北籍,博士后,主攻大气压辉光放电及其在材料表面改性中应用的研究。 70 材料实现了2mm空气间隙的APGDAPGD [7] [8] 电工电能新技术。2002年清 第24 卷 Massines研究发现有两种方法可以识别大气压 华大学用介质阻挡电极实现2mm空气间隙的 。2003年西安交通大学用网孔电极和介质 [9] 氦气间隙辉光放电 [5] ,一种是放电的脉冲电流:每个 半周期内仅包含一个放电脉冲的周期性电流,当施加的电压极性改变时有一反方向的电流脉冲。然而,大气压空气间隙是否与大气压氦气间隙的辉光放电的放电电流特性一致,可以作为诊断方法还未见报道。另一种是拍摄放电照片,拍摄该放电照片的暴光时间与流注发展持续期相当,通常为10ns。这种方法可以判断放电总是均匀的并且覆盖了整个电极表面。由辉光放电的这种照片可以观察到:发光集中的阴极附近,也就是阴极辉光和负辉,接着辉光的空间分布,也观察到了法拉第暗区和正柱。当发生丝状放电时,,放电是由几个随机产生的0μm,暴光时间、经济简便的。 日本Okazaki [3] 阻挡材料也实现了2mm空气间隙的APGD。但 是,上述研究结果都是较小空气间隙的APGD,无法 工业应用。人们发现,大气压空气间隙较大时(3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