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装配耦合动刚度的逆子结构辨识方法-机械工程学报.PDFVIP

机械装配耦合动刚度的逆子结构辨识方法-机械工程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机械装配耦合动刚度的逆子结构辨识方法-机械工程学报

第 52 卷第 9 期 机 械 工 程 学 报 Vol.52 No.9 2016 年 5 月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y 2016 DOI :10.3901/JME.2016.09.086 机械装配耦合动刚度的逆子结构辨识方法* 1 2 1 吕广庆 仪垂杰 方 科 (1. 暨南大学教育部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32 ; 2. 青岛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青岛 266033) 摘要:为检测机械装配的动态质量,基于子结构法分析装配工艺对部件动态传递特性的影响作用,明确装配耦合动刚度是影 响机械装配动态质量的唯一决定性关键因素。在阐述装配耦合动刚度的直接逆子结构辨识方法(直接法) 并分析其在生产实 践应用中存在的缺陷之后,建立五类装配耦合动刚度的基于频率响应函数(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FRF)谱的间接逆子结 构辨识方法(间接法) ,并给出单点耦合和多点耦合计算公式及其工程适用条件。分析表明,五类间接法完全或部分避免直接 法存在的测试操作困难,第一类间接法辨识精度受 FRF 谱测量误差影响最低且与直接法相近,可作为机械装配耦合动刚度 辨识的最优间接法选项。逆子结构辨识方法的理论完备性和第一类间接法的应用有效性分别经机械装配二级子结构集总参数 模型及其类比试验模型予以检验,为机械装配耦合动刚度辨识及其动态质量检测提供新的有效技术方法。 关键词:机械装配;耦合动刚度;逆子结构辨识;频率响应函数 中图分类号:TB123 ;TH164 Inverse Substructuring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Coupling Dynamic Stiffness of Mechanical Assembly LÜ Guangqing1 YI Chuijie2 FANG Ke1 (1.MOE Key Lab of Disasters Forecast and Control in Engineering,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2.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Qingdao 266033) Abstract :In order to inspect dynamic quality of mechanical assembly, the effects of assembling process on the dynamic transfer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volved components are analyzed by substructuring analysis, and coupling dynamic stiffness of the assembly is clarified explicitly as the unique dominant factor for the dynamic quality. After explaining direct inverse substructuring approach of identification on the stiffness (direct approach) and analyzing its defect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five types of indi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