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屿代表性之昆虫类群.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兰屿代表性之昆虫类群

蘭嶼代表性之昆蟲類群 六年一班 陳玠光 蘭嶼姬兜蟲 蘭嶼姬兜蟲為蘭嶼地區最大形的鞘翅目昆蟲,雄蟲最大特徵為其前胸背板中央與頭部前方向前凸出的兩隻分叉角狀突出,兩隻角狀物長度差不多。 蘭嶼姬兜蟲僅分布於蘭嶼,台灣本島及綠島並無分布,但是卻廣泛分布於中國大陸南部、印度、印尼、越南、緬甸及馬來西亞等地區,族群數量非常多。 一年一代,成蟲於每年春夏季後開始羽化活動,成蟲有趨光性,在夜間會受到燈光的吸引,飛至燈源附近,因此經常可於夏季夜晚於蘭嶼地區路燈底下或民宅旁,看到為數不少的蘭嶼姬兜蟲成蟲活動。 蘭嶼大葉螽蟴 本種以山葡萄科植物為食,若蟲出現於春蘭嶼大葉螽蟴(Phyllophorina kotoshoensis) 分類地位為直翅目(Orthoptera) 螽蟴科(Tettigoniidae) 葉螽蟴亞科(Phyllophonnae),為分布於蘭嶼地區之台灣特有種生物,成蟲前胸背板,呈明顯菱形並向軀體後方延伸,體色呈翠綠色,翅形寬大,翅脈狀似植物葉脈,具有擬態及保護的作用。 到夏季,常見棲息於山葡萄蔓藤形成之植物堆當中,成蟲出現於夏季,通常利用夜間覓食。 成蟲會以腿節基部摩擦翅脈上的突起,發出唧~唧~的叫聲,由於蘭嶼大葉螽蟴為台灣唯一的一種葉螽蟴亞科昆蟲,更突顯出蘭嶼地區生態資源之存在價值。 蘭嶼幸福蟲 「幸福蟲」事實上是一類甲蟲的總稱,至於「幸福蟲」這個名稱起源於何時已無法考究,但相傳以往雅美族人於休閒之餘,左鄰右舍的男士常會以手指用力擠壓球背象鼻蟲的腹部來較量指力,能壓碎者會得到女士的讚美與歡呼,因為強而有力的男士代表能給家人安全的保障,也能帶給妻子幸福,但是無辜的球背像鼻蟲卻常因此說法而遭到無情的擠壓。 此外,根據蘭嶼的居民敘述,大多人小時候,均曾撿拾幸福蟲賣給來自台東的廠商用以製作鈕釦,賺取零用金。現在大家應該可以了解實際上幸福蟲並不幸福呢! 幸福蟲之演化 幸福蟲之演化球背象鼻蟲無法像其他鞘翅目蟲一般自由自在的遨翔於天空,主要原因除了前翅彼此癒合外,其後翅亦退化成細長絲狀 ,所以僅能藉著六足爬行,於有限的範圍內遷移繁衍。 根據1923年Schultze之推論,同一物種長期受到地理的隔絕,例如島嶼與島嶼或與大陸間分隔開來,致使不同區域族群間的基因無法交流,這種情形將有利於種的形成與分化。 因島嶼特殊的環境例如強風或豪雨等等因素,不利飛行,經過長期的選汰,使得居住於太平洋西南諸島的球背象鼻蟲,其後翅成退化型進化,而其前翅也基於保護腹部的理由下,左右兩翅鞘癒合並極度骨化,成為現今的模樣。 珠光鳳蝶1 「幸福蟲」主要外形特徵為:左、右前翅癒合並極度骨化形成堅硬外殼,加上腹部的腹板也非常堅硬,致使整個腹部側面成為一橢圓形的堅硬球體 ,所以又稱為「球背象鼻蟲」。目前蘭嶼島上有6種已知的球背象鼻蟲。分別為蘭嶼銹象鼻蟲(Metapocyrtus immeritus Bohemann)、小圓斑球背象鼻蟲(Pachurrhynchus tobafolius Kano)、大圓斑球背象鼻蟲(P. sarcitis kotoensis Kano)、條紋球背象鼻蟲(P. sonani Kano)、斷紋球背象鼻蟲(P. yamianus Kano)以及白點球背象鼻蟲(P. insularis Kano)。 珠光鳳蝶2 約經5-8周的蛹期,明艷動人的珠光鳳蝶便會羽化而出,成蟲前翅色澤如高雅的黑色絲絨,翅脈兩側鑲著淡淡的白邊 ,雌蝶後翅黃黑相間,雄蝶後翅為亮麗的黃色,尤其是背光觀看時,更會因為觀看角度的不同,時而呈現炫麗的藍、紫及綠色的珍珠般光澤,這也是這種蝴蝶吸引人之處,諸多國內、外的昆蟲採集者、昆蟲商人及標本收藏者均對其趨之若鶩。 目前珠光鳳蝶雖列名台灣瀕臨滅絕保育類昆蟲之一,但是經濟開發對蘭嶼地區自然生態環境所造成的破壞,卻不會暫時停下腳步,畢竟在當地居民眼中,一隻小小蝴蝶對來,怎麼比的上優渥富裕的物質生活。 珠光鳳蝶3 台灣早年蝴蝶加工外銷盛行,據說當時每年的捕獲量可達10000隻左右,但是自民國60年開始,林務當局對蘭嶼地區的熱帶雨林進行大規模的經營管理,美其名為林相改良的造林計劃,犧牲了當地原生的諸多物種,再加上經濟日漸開發,只見農耕地逐日增加,原始森林卻漸漸往陡峭高聳遙不可及的山區退卻,珠光鳳蝶成蟲沒有了蜜源植物及棲息的環境,再加上放牧的牛羊不斷嚙食幼蟲的寄主植物,珠光鳳蝶的未來早已一片黯淡。 蘭嶼天蛾與植物之關係 蘭嶼所發現的天蛾以面形天蛾亞科之甘藷天蛾 (取食旋花科植物) 及霜降天蛾 (取食馬鞭草科、木犀科、紫葳科及玄參科植物),雲紋天蛾亞科之黃條天蛾 (取食禾本科植物),其他大部分是蜂形天蛾亞科之長喙天蛾 (主要取食茜草科植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