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 程志清主编.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一 章   概 述 第一节    出处、方名释义及组成 一 、 出 处 宋 钱 乙 《小儿药证直诀 卷下诸方 》方 。 二、组成及用法 熟地黄八钱 ,山茱萸 四钱 ,干 山药 四钱 ,泽泻三钱 ,牡 丹皮三钱 ,白茯苓三钱 。 上为末 ,炼蜜丸如梧子大 ,空心温水化下三圆。 现代参考用量及用法: 熟地黄 ,干 山药 ,山茱 萸 ,泽 泻 茯苓 丹皮 共研细末 ,炼蜜为丸,每次 ,每 日 次,温开 水或淡盐汤送服 。也可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 比例酌减 。 三 、 功 效 滋 阴补 肾。 四 、 方 名 释 义 本方从金匮肾气丸化裁而来 。钱 乙制此方时,谓小儿阳 气甚盛 ,故去桂 、附不用 。原为主治小儿 “五迟 ”证 ,后世 遂推广为滋补 肾阴的祖方 。名六味者 ,有二种意思 :一是 由 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药组成 ;一 是方 中酸苦甘辛咸淡六味俱备 。王旭高说: “酸苦甘辛咸淡, 六味之名 以此,曰 ‘地黄 ’者 ,重补 肾也。” (《王旭高医书 六种》)。 第二节    源流与方论 一 、 源 流 六味地黄丸 ,由宋代钱 乙创立 。应用至今 已有相 当长一 段历史 。随着历史的推移 ,六味地黄丸的主治病种 、煎服法、 剂量、剂型等方面均在不断变化 。 本方最早载于宋代钱 乙 《小儿药证直诀 卷下诸方 》,被 称为地黄圆。 《幼幼新书》所载与之相 同。而 《济生拔粹》卷 六 ,称为地黄 丸 ,方药相 同,而用量不 同。熟地黄捌分 ,山 茱萸肆分 ,干 山药肆分 ,泽泻三分 ,牡丹皮三分 ,白茯苓三 分 。若为丸剂 ,历代 医家用量大致相 同;若为汤剂 ,其用量 有较大差异 。如 《医 门法律 》所载六味地黄汤用量为 :熟地 黄二钱 ,山茱萸一钱五 ,干 山药一钱五 ,泽泻一钱 ,牡丹皮 一钱 ,白茯苓一钱 。 《血证论》所载为 :熟地黄一两 ,山茱萸 五钱 ,干山药五钱 ,泽泻三钱 ,丹皮三钱 ,白茯苓三钱 。 《顾 松园医镜》载 :若作汤剂 ,则小其剂 。 《医学心悟》所载剂量 为 :熟地黄 四钱 ,山茱萸二钱 ,山药二钱 ,泽泻二钱 ,牡丹 皮一钱五,白茯苓一钱五,并曰:若为丸,十倍其药 。 《医宗 金鉴》收载的汤药用量是 《医学心悟》所载 的一倍 。 六味地黄丸 (汤)中各药物的炮制方法亦有不同的记载 。 如熟地黄有焙,酒洗,姜汁炒等。 《张氏医通》曰: “……按 金匮八味肾气丸地黄本无缩砂之制,……后世借治真阴不足, 乃用缩砂制地黄 ……”枣皮有去核 、炒 、酒蒸去核 、酒浸等 不 同制法 ;山药有酒蒸 、炒之法 ;泽泻去毛 ;丹皮去骨 ,去 心 ;茯苓去皮 ,乳拌等 。虽同一药物制法变化 ,但其变化原 因医籍少有论述 。 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是该方的一个主 要应用特点。钱 氏将 《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附子 、桂 枝而成六味地黄丸 。认为 “小儿纯阳之体 ,无补阳之法 ,故 去附子 、桂枝 ,主治肾怯失音 ,囟开不合 ,神不足 , 目中白 睛多,面色 白。”主要治疗小儿疾病 。到了元代 , 《济生拔 粹》卷六曰: “治肾气虚 ,久新憔悴 ,寝汗发热,五藏齐损, 瘦弱虚烦,骨蒸 ,痿弱下血。”明代医家在应用范围方面进一 步扩大 ,用治眼疾 。如 《医学正传》曰: “地黄丸,治肝疳 白 膜遮 睛,筋疳泻血 ,肾疳身瘦疮疥 ……”《医方考 》用治咳嗽、 呕吐、消渴等。 《仁术便览》曰: “男妇俱宜服,东垣治妇人 阴血不足无子者 ,服之能使胎孕。”到了清代 ,六味地黄丸主 治病种更多,用于肝 肾不足 ,真阴亏损 ,精血枯竭 ,憔悴羸 弱 ,腰痛足酸 ,自汗盗汗 ,发热咳嗽 ,痰饮 ,头晕 目眩,耳 鸣耳聋 ,遗精便血,消渴淋涩,牙痛 ,足跟痛 ,下部疮疡,失 血失音 ,不孕等 ,然归之一点皆由肾水不足,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