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精神病学教科书中文版 者格尔德.pdf

牛津精神病学教科书中文版 者格尔德.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文版作者序 我们感谢刘教授和他的同事们翻译我们的书。我们也对这本书的第四版 能提供给中国同道感到高兴和荣幸。我们当然知道,我们工作于文化传统和 保健制度与中国迥然不同的国度,但是我们相信这本书与中国精神病学仍然 是相通的。这一信念基于以下理由。 第一条理由是,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在世界各国都很相似,只有很少例 外。当然会有一些文化差异,主要是一些不太严重的障碍,我们在书中已经 提到了。而绝大部分情况是不同种族起源和文化背景的病人都以同样方式表 现出来。这种相似体现在国际疾病分类系统 犐犆犇-10中,而这个分类系统 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正式分类。 我们相信这本书与中国精神病学相通的第二条理由是,现在对精神障碍 广泛的病因学观点的普遍一致。精神病学各个学派对抗的日子已经过去。例 如,在本书较大篇幅的姊妹著作中就反映了这种普遍的一致。两卷本的《新 牛津精神病学教科书》尽管是由来自 个国家的作者编写的参考书,仍然 22 体现了现代精神病学统一的观点。 这种统一也延伸到治疗,不仅药物治疗达到了如所预期的一致,而且在 心理学治疗方面也获得了较难达到的一致。有关心理学治疗日渐增加的意见 一致是由于广泛采用了认知-行为方法取代了文化相关理论和精神分析方 法。但有关服务措施又如何?各个国家之间肯定会有差异。不错,服务措施 的详细内容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会有所不同,例如,家庭在照顾其生病的成员 方面所起作用的这一传统在中国远比英国要强得多。由于我们认识到这些差 异,于是我们着重讨论服务措施的一些原则。我们提供英国的现代实践作为 一个例子说明这些原则是如何应用的,并非是要作为其他国家的同事仿效的 样板。 一些临床学家也许怀疑处于互联网上可以广泛获得信息的时代教科书是 否还有价值。我们的观点是,来自两方面的知识可以互相补充。例如,我们 希望读者利用互联网上新近介绍的治疗更新那些我们提供的知识。但我们坚 持认为,对于从互联网上获得的信息,只有通过教科书才能提供的各种课题 的现状和历史发展的广泛知识,才能适当地进行解释。 · · 1 精神病学关照的是病人个人,而教科书必须关注群体。了解个人的关键 是愿意倾听病人谈出他们的体验。教科书则能把这些体验以普遍的方式表述 出来。但愿意倾听不仅是深刻理解精神病学的基石,而且也是病人和医生之 间相互信赖的基石。这种信赖关系是本书中所有治疗措施的基础。 · · 2 第一版( )作者原序 1983 本书原意是作为培训精神科医生的入门教科书而编写,同时也可用作临 床医学生的高级教科书。我们希望本书对高年资精神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 其他临床医师也有参考价值。 本书的主旨是临床精神病学实践。近年来精神病学的若干亚专业如儿童 与少年精神医学、司法精神病学和精神发育迟滞精神病学有了迅速发展。本 书在主要介绍普通精神病学的同时,也包含了一些章节介绍若干亚专业。综 观全书,我们的意图是对每一个主题提供一个引论,而不进行充分论证。我 们设想接受精神病学培训者以后当可进一步去求教更综合性的专著,如 ( , )、 犎犪狀犱犫狅狅犽狅犳犘狊 犮犺犻犪狋狉 犛犺犲犺犲狉犱 1983 犆狅犿 狉犲犺犲狀狊犻狏犲犜犲狓狋犫狅狅犽狅犳犘狊 狔 狔 狆 狆 狔 ( 等, )以及有关亚专业的参考书。在某些章节中还涉及 犮犺犻犪狋狉 犓犪 犾犪狀 1980 狔 狆 心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以及药理学等基础科学。对这些课题的讨论基于 我们这样一种设想:本书的读者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相关的基础知 识。 用于精神科治疗的篇幅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