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物一权原则质疑
——兼论关于物权性质的物权绝对原则
刘保玉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法学院 教授
关键词: 物权法/基本原则/一物一权/物权绝对原则
内容提要: 我国物权法中应确立哪些基本原则,为物权立法中的
一个重要问题。对物权性质的确认,是坚持一物一权原则,还是改采
物权绝对原则,抑或将其分解为多项原则,学界有不同的认识。本文
对一物一权主义的多种阐释进行分析后认为,无论是在宽泛的意义上
还是在严格的意义上,将一物一权作为整个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来定
位,均有不妥;关于物权性质的基本原则,应是物权绝对原则,一物
一权主义中的客体特定与效力排他等内容可以归并于该原则之中。
我国的物权法正在制定之中并计划于明年初颁行。为确立法律的
基本结构体系和体现其基本理念与精神,并便于学习、掌握和适用,
依我国立法之惯例,物权法中也拟于总则部分对其基本原则作出较为
系统的规定。对于我国物权法中应确立哪些基本原则,学界有不少的
讨论,但在观点上既有共识也有分歧,至今尚未达成完全一致的认识。
[1]我们认为,物权法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具特点的制度,莫过于
物权的性质、物权的类别、物权的变动三个方面。循此思路,经对物
1
权制度基本理念和规则的合理归并与整理,笔者曾提出物权法的基本
原则可归纳为三项,即关于物权性质的“物权绝对原则”、关于物权
类型的“物权法定原则”和关于物权变动的“物权公示原则”,此三
原则之鼎立,足以支撑起物权法的基本框架。 [2] 其中,关于确认
物权性质的原则应当如何概括,是物权绝对原则,还是一物一权原则
抑或其他,目前尚有较大争议,较多学者所主张的依然是一物一权原
则。有鉴于此,特撰本文对一物一权主义进行剖析、对其在物权法上
的基本原则之地位提出质疑,并对取而代之的物权绝对原则的涵义作
出阐释。
一、一物一权主义与一物多权和多物一权现象
物权是直接支配特定的物并得对抗任何人的绝对性权利,为明确
其效力并使其支配的客体范围特定、便于公示,确保物权的实现及维
护交易的安全,自罗马法以来的物权法理论上遂抽象出“一物一权主
义”。而国内学者对该主义似乎尤其偏好,诸多物权法著述将其奉为
物权制度的一项基本规则。 [3]此点,已为众所周知。
不少初习物权法者,就字面涵义来理解“一物一权”,认为其是
指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个物权,一个物权的客体也仅以一物为限。
但在近现代社会,一方面有物权法上一物一权主义的奉行,另方面,
因应现实生活之需要,“多物一权”与“一物多权”现象却又大量出
现并获得了法律的普遍承认。例如:连绵不断的土地本属物理意义上
的一物,却被人为地于土地登记簿中分为数宗,并归属于不同的主体;
2
一幅土地上得有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地役权(或称邻地利用权)
及地表上下之空间权等并存,形成土地上之物权权利群或权利束;一
幢建筑物得区分其单元、楼层及房间而由不同的所有权人获得专有部
分的所有权及共用部分的共有权;法人财产权及法人所有权概念时常
被提及,且通常被认为系法人对其所有的动产、不动产及知识产权、
债权等财产的“集合体”享有的一种综合性权利或“财团所有权”,
与此相似,夫妻与家庭共有财产所有权通常也被认为是对家庭所有的
全部财产作为一个整体而享有的所有权;在承认典权为用益物权之一
种的立法上,允许典权人于典期内将典物转典,从而在同一典物上并
存原典权人的典权与转典权人的典权;数项财产可以共同作为抵押物
一并设定抵押权,企业则可将其所有的不同种类的财产作为集合体设
定“企业担保”或“财团抵押”;一物之上,得设定数个抵押权,动
产之上则得发生抵押权与质权及抵押权与留置权的并存,甚至一项动
产之上还可能发生原质权与转质权的并存及留置权与留置权的并存,
[4]等等。面对这些现象,若仅从字面意义来简单看待一物一权主义,
显然难得其解,以致困惑丛生。
实际上,这些现象的存在,也引起了理论界对传统物权制度中一
物一权主义的深层思考,并引起了其确切涵义究竟应如何理解、在物
权法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