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一 、 绪 论
(一 )宿根花卉的栽培历史、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我 国历史悠久 ,是世界 四个文 明古 国之一 。在我 国人 民
悠久 的文 明历史 中,农 业 、园艺 的栽培历 史是 一个重 要方
面 ,不仅许 多十分宝贵 的栽培技术和经验 留传至今 ,而且保
存下来许多珍贵 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研究宿根花卉 的重要任
务是 ,如何科学地继承和发扬我 国丰 富的历史遗产 ,并根据
我 国宿根花卉 的栽培现状和世界 的发展趋 向,积极发展和提
高我 国宿根花卉 的栽培管理水平和应用范围,推动我 国园林
建设事业的发展 由于本书的中心 内容是系统地介绍宿根花
卉的栽培管理、种植设计及其在各类园林中的应用,因而 ,对
宿根花卉 的栽培历史 、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只能作一简要 的叙
述 。
我 国宿根花卉 的栽培历史
我国不仅花卉资源十分丰富,而且栽培历史极为悠久 ,
特别是宿根花卉 中的芍药、菊花等名花 ,在我国的文献中,
既有记载发展状况和栽培技术 的专著 ,又有大量诗词歌赋 的
描述与赞诵 。比如芍药 ,早在春秋战国 (公元前 公 元
前 年 )时,就有 “维士与女 ,伊其相谑 ,赠之 以芍药 ”
的诗句 ,说 明当时已将芍药作为礼品。西汉 时,司马迁 (约
公元前 或前 )在 《史记》中写道: “绣山其草多芍
药 条谷之 山其草多芍药 。句棣之 山其草多芍药 。洞庭之 山
其草多芍药 。”可见 当时芍药之 多 ,生长范 围之广 北宋文
学家 、书画家苏轼 (公元 年 )在 《东坡志林》中
有 “扬州芍药天下冠 ,蔡繁卿为作万花会 ,步聚绝 品十余万
本于厅宴赏,旬 日既残归各园。”可见栽培芍药之盛 。明代李
时 珍( )在 《本草纲 目》中,分别释名 、集解 、
气味 、主治 、发 明、附方 ,重 点介绍 了芍药 的药用价值 。高
濂在 《增补遵生八笺 》里分别序 、种法 、培法 、修法 ,详细
记述 了芍药 的栽培技术 王 象晋在 《群 芳谱 》 中的谚语:“春
分分芍药 ,到老不开花 ,以其津脉发散在外也 。”一直 留传
到现在 明清 以后 ,北京丰 台、山东菏泽等地也 以栽培芍药
而驰名 清朝高士奇在 《北墅抱瓮录 》中有 “芍药之种 ,古
推扬州 ,今 以京师丰台为盛 ”另 外 , 古今 图书集成》中载
有 “曹 县 (今 山东 菏 泽 ) :物 产 芍 药 ,远 自三 代 ,见 于诗
书 ”等句 ,说 明当时北京 的丰 台、山东 的菏泽均 已成为芍药
的重要栽培地 区 。
菊花在我 国的栽培历史 同样十分悠久 。早在 战 国时 ,楚
人屈原 (约公元前 至公元前 )在 其 著 《离 骚 》 中有
“朝饮木兰之坠露 ,夕餐秋菊之落英 ”等句 ,说 明二千 多年
前 ,菊花 已作食用 。晋代 以后 ,菊花渐从食用 向栽培观 赏过
渡 陶渊 明 “采菊 东篱下 ,悠然见南 山”的诗句 ,表 明菊花
在晋代 已开始在 田园栽培 。到了宋代 ,菊花渐 由露地 自然栽
培过渡到整形盆栽 ,出现 了多种艺菊 明清两代,菊花的品
种更加繁盛 ,栽培技术 日益提高 ,不仅 出现 了几百个艳传一
时的品种 ,而且有几十部关于菊花 的专著 。影响较大 的有刘
蒙泉 、范成大等著的七部宋代菊谱 ,对百余种菊花 的形态 、
品种 、用途和栽培方法作 了记载 。我 国的菊花于 世纪传入
日本, 世纪前后传入欧洲 ,后又传入美洲 由于各国园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