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验72基于数学模型的k均值聚类算法
第七章 数学模型
模型是算法的基础,是算法的来源与根本,因此,学习算法与编程语言的过程是离不开数学模型的。本章我们将从贝叶斯判别分析和k-means聚类两个基本问题入手来讨论两种算法的模型及实现。
在一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中,研究对象用某种方法已划分为若干类型。得到的一个新样品数据后,要确定该样品属于已知类型中的哪一类,这样的问题属于判别分析。判别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统计分析方法。这一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类别的样本所提供的信息,总结出分类的规律,建立判别公式和判别准则,判别新的样本点所属类型。本部分主要介绍基于数学模型的贝叶斯判别分析方法。
对事物进行分组,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出发点,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分类学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门基础学科。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它是研究(样本或者之别)分组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所谓类,通俗地说,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本部分主要介绍基于数学模型的k-means聚类方法。
实验7.2基于数学模型的k均值聚类算法
实验目的
(1) 掌握k均值聚类方法的原理及Matlab命令。
(2) 熟练掌握matlab软件k均值聚类的方法与步骤。
K均值是要根据实际问题先确定分类数k, 在每一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这样的样品称为聚点. 选择聚点的方法通常有最小最大原则.
假设我们提取到原始数据的集合为(x1,?x2, …,?xn),并且每个xi为d维的向量,K-means聚类的目的就是,在给定分类组数k(k?≤?n)值的条件下,将原始数据分成k类S?=?{S1,?S2,?…,?Sk},在数值模型上,即对以下表达式求最小值:
这里μi?表示分类Si?的平均值。
实验内容
K均值聚类的步骤:
样品之间的距离采用欧氏距离.
设第k个初始聚点的集合是:
记作
于是,将样品分成不相交的k类,得到一个初始分类
(2) 从 出发,计算新的聚点集合 计算
其中 是类 中的样品数,得到一个新的集合
从 开始再进行分类,将样品作新的分类,记
得到一个新的分类依次重复计算下去.
(3) 重复上述步骤m次得 ,其中 是类 的重心.
【例题7.2】从12不同地区测得了某树种的平均发芽率
与发芽势,数据如下
表6.2 12个地区某树种发芽情况
地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0.707
0.600
0.693
0.717
0.688
0.533
0.877
0.513
0.815
0.633
0.740
0.777
0.385
0.433
0.505
0.343
0.605
0.380
0.713
0.353
0.675
0.465
0.580
0.723
采用欧氏距离,将这12个地区以树种发芽情况按k均值聚类法聚为2类.
解:
利用Matlab软件中的命令: kmeans,可以实现k均值
聚类
y=[.707 .6 .693 .717 .688 .533 .877 .513 .815 .633 .74 .777; .385 .433 .505 .343 .605 .38 .713 .353 .675 .465 .58 .723];
x=y; %矩阵x的行为个体,列为指标
[a,b]=kmeans(x,2) %分为2类,输出: a为聚类的结果,b为聚类重心, 每一行表示一个类的重心
a = [2 2 2 2 1 2 1 2 1 2 1 1]’
b =
0.7794 0.6592
0.6280 0.4091
x1=x(find(a==1),:) %提取第1类里的样品
x2x(find(a==2),:) %提取第2类里的样品
x1 =
0.6880 0.6050
0.8770 0.7130
0.8150 0.6750
0.7400 0.5800
0.7770 0.7230
x2 =
0.7070 0.3850
0.6000 0.4330
0.6930 0.5050
0.7170 0.3430
0.5330 0.3800
0.5130 0.3530
0.6330 0.4650
sd1=std(x1), sd2std(x2) % 分别计算第1类和第2类的
标准差
sd1 = 0.0719 0.0641
sd2 = 0.0831 0.0603
plot(x(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评价组组长与校长交换意见-深圳教育局.PPT
- 评委职责与纪律-桂林财政局.DOC
- 识字苏教版第三册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ppt
- 识字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条新裙子带给盖茨大街居民们生活.PPT
- 词汇归类表三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DOC
- 词组的结构附加结构是词助词或助词比如看了好的所买.DOC
- 试卷管理装订规范.DOC
- 试卷结构-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DOC
- 试料明细书-日本防炎协会.DOC
- 试论‘烧山火’‘透天凉’针刺手法中的易学思维.DOC
- 优质金卷: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2026届化学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doc
- 2026届天津市河东区名校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 2026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2026届湖南省长沙市明徳旗舰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doc
- 2026届山东省聊城市名校英语九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 2026届中卫市重点中学英语九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肛裂手术操作技巧大揭秘.pptx
- 胸部感染患者中西医结合的诊疗要点.pptx
- 肾移植手术实战大揭秘.pptx
- 医学实践培训班试题.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