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装饰艺术看敬字亭之功能以台北县敬字亭为例.pdfVIP

从装饰艺术看敬字亭之功能以台北县敬字亭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從裝飾藝術看敬字亭之 功能-以台北縣市敬字亭為例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 陳音如 摘 要 隨著時代變遷 ,很多前人所留傳下來的傳統文化、文物,多一一的被遺忘、被 淘汰,如同此篇文章的主題「敬字亭」。關於它的敬字文化、它的歷史,正隨著現代 人對於傳統的忽視、不懂得維護保存的觀念,漸漸的消失殆盡,它的意義不再顯得 重大。 因此,本文首先概要的介紹「敬字文化」的起源,討論為何有惜紙敬字的觀念 產生及敬字亭的出現?由於,在相關的文獻之中,關於以台北縣市敬字亭的裝飾藝 術為討論重點的文獻不多,因此筆者以台北縣市敬字亭為例,分析其外部的造型與 構造,再進一步從台北縣市敬字亭的裝飾藝術為出發點,分析其裝飾之意涵,並從 中了解人類對於敬字亭的期盼、敬字亭所被賦予的功能。 關鍵詞 敬字亭、裝飾藝術、惜紙敬字 一、前言 時空移轉,隨著時代變遷 ,很多前人所留傳下來的傳統文化、文物,多一一的 被遺忘、被淘汰 ,如同此篇文章的主題「敬字亭」。 1 談到「敬字亭」(亦稱惜字亭、聖蹟亭、敬聖亭、字紙亭),關於它的敬字文 化、它的歷史,正隨著現代人對於傳統的忽視、不懂得維護保存的觀念,漸漸的消 失殆盡,它的意義不再顯得重大。面對「敬字亭」,大多數人對於它的過去 及起源,都是一知半解,甚至陌生。也許就連外表極為相似的「敬字亭」與「金爐」, 它們的功能與差別也都無法區分。 因此,本文首先概要的介紹「敬字文化」的起源,討論為何有惜紙敬字的觀念 產生及敬字亭的出現?由於,在相關的文獻之中,關於以台北縣市敬字亭的裝飾藝 術為討論重點的文獻不多 ,因此筆者以台北縣市敬字亭為例,分析其外部的造型與 構造,再進一步從台北縣市敬字亭的裝飾藝術為出發點,分析其裝飾之意涵,並從 中了解人類對於敬字亭的期盼、敬字亭所被賦予的功能。 在與敬字亭相關的文獻方面,相關的專書主要有張志遠所著的《台灣的敬字亭》 一書,作者以地域分區的方式,分別介紹每個區域的敬字亭,並對每個敬字亭的建 造年代、供奉神祇、建築型式及所在位置都有詳細的紀錄,且提供相當多關於敬字 亭細部拍攝的照片,對於敬字亭的紀錄,可謂最為詳盡一書。 在陳世賢主編的《過化存神:聖蹟亭的故事》一書中,結合對於鍾鐵民先生、 鍾肇政先生、閻亞寧教授等人的訪問,呈現聖蹟亭的歷史、與族群的關係、儀式與 時代意義等等。 在學位論文部分,有蔡慧怡所著的 〈台灣惜字風俗之研究-以南部六堆客家村 為例〉,此篇論文除了對台灣的惜字風俗與概要有詳細的論述外,亦論及清代與日 1 因先民「敬紙惜字」的文化,且尊稱文字的發明者倉頡為「倉頡至聖」、「倉頡聖人」,而倉頡所創 造的文字即為「聖蹟」。所以,人們稱呼這些用來焚燒字紙的亭子,多以「敬」、「惜」、「文」、「字」、 「紙」、「聖」、「聖蹟」、「焚」為範疇來命名;再者,依其建物外觀而有「亭」、「爐」、「塔」、「樓」、 「臺」等各種稱呼。(施順生,〈台灣地區敬字亭稱謂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 15 期, 2007 ,頁118 。) 2 治時期台灣仕紳活動與惜字風俗的傳播,如藉由教學、宣講、慈善工作等推行惜字 活動,甚至以官方政策方式介入,可見惜字風俗在當時地位之重要。另針對六堆地 區的惜字風俗與傳承部分亦有詳細論述 。 在相關的期刊論文中 ,以林文龍所著的 〈記台灣的敬惜字紙民俗〉與徐麗霞在 《中國語文》發表的〈制字先師與惜字亭〉上、中、下三篇,篇幅較多且內容詳盡。 林文龍對倉聖祭典與送聖蹟的儀式方面論述頗多,當中包含祭祀的規範、儀式,以 及所使用的祭品、祭器等等,都有詳細的紀錄;並且在宗教與敬字觀念方面也多有 論述。徐麗霞的三篇期刊論文分別談到,敬字觀念的產生、敬字亭的外觀、造型與 分佈地;以及從作者生長的台北縣,談此地區敬字亭的歷史。 二、「敬字亭」的歷史源由及造型藝術 台灣為移墾社會,在明清時期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