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复习篇——边塞征战诗-成化高中.DOC

诗歌鉴赏复习篇——边塞征战诗-成化高中.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复习篇——边塞征战诗-成化高中

诗歌鉴赏复习篇——边塞征战诗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掌握边塞诗的主要特点和基本情感。 2、学习运用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二、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相关材料,勾画重点,掌握边塞诗的有关内容。 附:边塞诗的有关材料 (一)特点界定: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二)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常见的地名:(胡 羌 羯 夷指少数民族)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常见的乐器及曲子: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等。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三)常用的表现手法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 4.典故: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其它还有:直抒胸臆、比喻、夸张、渲染、烘托等等, (四)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五)赏析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2、了解高考边塞诗的考查点,牢记相关术语,并能根据例题触类旁通。 考查点1: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问:“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这里的铃声即驼铃,是沙漠中的特有景象,借代驼队.整个诗句表现了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的边塞风光. 考查点2: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 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江苏卷)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问: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见材料) 考查点3: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 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重庆卷)?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问:“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问:?“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三、举一反三 。认真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独立完成。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2007年山东高考) 出关①????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