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探究情境导入课程目标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其祖母冯太后支持下.DOC

课堂探究情境导入课程目标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其祖母冯太后支持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探究情境导入课程目标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其祖母冯太后支持下

课堂探究 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其祖母冯太后支持下,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推行改革。孝文帝亲政后,又迁都洛阳,仿行汉制,将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图是北魏文官俑,从这两座出土的彩釉瓷文官俑看,他们身穿披风长袍,头戴风帽,融合了鲜卑与汉族服饰特点,体现了民族融合。 孝文帝是如何进行改革的?哪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1.政治制度改革:官吏俸禄制、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租调制 2.迁都洛阳:孝文帝亲政、平城与洛阳的不同优势 3.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 知识点一 卓有成效的新制 制度 基本内容 历史作用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实行俸禄制,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规定凡贪污帛一匹及枉法者,一律处死 使吏治有所好转 推行均田制 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一定程度上使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设立三长制 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 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取代了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 推行新的租调制 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改变了赋税征收上的混乱现象,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多,租调收入大为增加 自主思考 北魏均田制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制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缴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采用封建生产方式,维护封建统治。 知识点二 设巧计迁都洛阳 1.原因 (1)政治上,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需要寻求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而平城保守势力十分强大,民族隔阂相当深。 (2)经济上,平城僻处塞上,经济比较落后,又无水路漕运,在人口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粮食供给经常发生困难。 (3)军事上,与北边的强敌柔然相邻,很不安全。 (4)对北魏经略南方来说,平城在地理位置上显得太远。 2.经过 (1)孝文帝设计以“南伐”为名,准备迁都。 (2)493年,孝文帝统率大军南下伐齐,抵达洛阳后,宣布迁都洛阳。 (3)495年,北魏正式将都城迁到洛阳。 深度点拨 迁都洛阳使北魏孝文帝避开了保守势力雄厚的旧都平城,减小了改革的阻力;同时,迁都洛阳还加强了与汉族地主阶级的联系,成为整个改革的关键步骤和后期改革的前提。 知识点三 移风易俗 1.目的 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2.措施 (1)易服装: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2)讲汉话:宣布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3)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①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皇族拓跋氏改姓为元氏,为全国首姓。 ②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并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 (4)通婚姻: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通过政治联姻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连在一起。 (5)改籍贯:孝文帝规定,凡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死于洛阳的鲜卑人,必须葬于洛阳附近的邙山。 3.影响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 自主思考 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具体表现为实行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内容,这实际上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即学习适应农耕文化。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