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性脾破裂12例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DOCVIP

延迟性脾破裂12例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延迟性脾破裂的外科治疗(46例分析) 李靖华 杨永丰 王晓春 杨继红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DRS)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998年1月一2009年2月诊断的46例DRS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在外伤后24小时内就诊,伤后出现脾破裂症状的时间均48小时。本组均为闭合性损伤。且为单纯性脾破裂。32例行B超检查28例发现脾破裂征象;46例行腹腔穿刺检查,42例抽出不凝血;15例行CT检查12例提示脾破裂。本组均均在全麻下行脾切除术治愈,其中l8岁的9例患者行脾切除+自体脾网膜移植。结论:对腹部外伤患者要警惕延迟性脾破裂的可能,病史、体征是诊断的重要线索,腹腔穿刺、B超检查、CT扫描是诊断的有效手段,急诊行脾切除是治疗的可靠方法,l8岁的青少年患者为防止暴发性感染,最好行脾切除+自体脾网膜移植。 [关键词] 延迟性脾破裂;脾切除术 延迟性脾破裂(delayed rupture of spleen,DRS)是外伤性脾破裂的特殊类型,占脾外伤的15% 一20% 【1】。其病情隐匿、病情变化突然、发展迅速,常致医生措手不及,是脾损伤中潜在危险性极大,后果极严重的病症之一。我院1998年1月~2009年2月诊断46例DRS,现回顾分析如下,旨在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其中男38例,女8例;年龄12—61岁,平均43.6岁。潜伏期3-7d者32例,7-14d者10例,14-25d者4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1例,碰伤、摔伤、钝器伤15例。门诊首诊经B超或CT检查诊断脾破裂者38例;有典型的外伤史(腹痛)一潜伏期,超过48 h(缓解)一脾破裂后立即表现出腹痛(突发性腹痛)病史者40例。确诊时即有失血性休克者28例。辅助检查:本组均行腹腔穿刺结果42例顺利抽出不凝血。确诊前经床旁B超检查31例,发现腹腔积液及脾损伤28例;经CT检查15例,发现脾损伤12例;以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探查,术中明确诊断6例。术前明确诊断者采用左上腹腹直肌切口,余取右上腹探查切口,全部病例均行脾切除,其中l8岁的患者行脾切除+自体脾网膜移植。 1.2 治疗方法 确诊后立即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单纯脾切除37例,脾切除+自体网膜移植9例,平均住院14天。 1.3 结果 本组全部治愈,术后切口感染5例,左侧胸腔积液6例,均对症治疗后痊愈。 2 讨论 2.1 DRS的界定 DRS的概念早在1931年由Mclndoe首先提出,是指受伤后经过48小时隐匿期后临床出现腹腔大出血症状的脾破裂。它不仅指包膜下脾破裂出血,还包括脾破裂后脾周围血块脱落继发出血和脾脏裂口小、出血缓慢者。有学者认为DRS的临床标准为腹部钝性外伤48小时、无腹内损伤的临床依据以及经CT检查正常而后来发生的脾破裂出血【1】。该定义中强调的是伤后48小时无腹内损伤征象,且CT检查正常,与Mclndoe的诊断标准相比更为严格。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标准更倾向于前者,即将脾损伤48小时后才出现症状的脾破裂定义为延迟性脾破裂。出血症状的出现时间约80%在伤后2周内,但个别病例长达数周,加之早期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容易误诊 。本组32例发生在1周内,10例发生在2周内。 2.2 临床分型 脾破裂从病理解剖上可分为真性破裂、被膜下破裂和中央破裂3型。中央型破裂或被膜下破裂由于受到被膜和脾实质的约束,早期出血可较少,但在实质和被膜被胀裂后,即可出现真性破裂,引起大量出血。 2.3 诊断体会 外伤性脾破裂是腹部损伤常见疾病,根据外伤病史、受伤部位、内出血的临床表现,配合相关医技检查即可确诊。而DRS由于早期无明显症状或有症状缓解期,不易引起医师及患者的足够重视,易延误诊治,甚至发生死亡的严重后果。结合本组资料,笔者认为DRS的早期诊断应做到以下几点: 2.3.1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胸部和(或)腹部外伤者应常规留院观察,对左季肋区、腹部、背部或左下胸外伤者均应想到DRS,时刻警惕、密切观察是及时确诊DRS的关键。另外,,还要重视病史的询问,特别要注意了解受伤的经过以及部位,对于疑诊脾破裂者,观察的时间应适当延长。 2.3.2 重视DRS的征象【2】 :左上腹持续性疼痛、压痛,伤后2次腹痛间歇期(腹痛一缓解一再腹痛),左肩牵涉痛(Kehr征),右侧卧位时左侧腹部呈固定性浊音(Balance征);里急后重,提睾肌收缩致阴茎勃起(Try—delenberg征)等,均提示DRS。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复杂者,应注意腹部体征变化和连续复查血常规,如出现面色苍白、气促、乏力、脉搏增快、腹部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者,应行诊断性腹腔穿刺,当抽出不凝固血液可考虑为内脏出血。腹腔穿刺阴性者应反复多点穿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