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生产型企业生态经济效率评价研究
摘 要
涉及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效率”问题,是社会
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覆盖面广、内容丰富,是一个多学科、多层次、
多角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的课题。严峻的资源和生态环境
现实,使得提高生态经济效率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非常迫切。然而
主流经济学对于生态经济效率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研究的局限性、以
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片面性,导致生态经济效率评价理论研究落后于实
践发展的需要。本文的目的是研究“生态经济效率”评价中迫切需要
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评价的理论基础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
法。本文通过集成微观经济学、广义生态经济学、管理学、物理化学、
物理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采用系统科学与跨学科的综
合研究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
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生态经济效率评价的理论基础以及数学建模理
论基础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企业生态经济效率评价的框架以及系统支
撑理论模型;设计了适合我国生产型企业生态经济效率评价的指标体
系,构建了生态经济效率评价的综合数学模型,并根据理论研究结果,
运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与数学模型,对我国钢铁企业的生态经济效率
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钢铁企业生态经济效率的风险因素。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为:(1)提出了生态经济效率评价的框架,包括
企业的生态边界、有限理性生态经济人假设、生态经济效率适度最优
的效率判断标准,以及基于物质的效率分析框架。(2)设计了综合考
虑资源效率、能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的企业生态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
系。(3)构建了考虑资本、劳动、资源和能源投入以及环境影响的企
业生态经济效率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在主流经济学理论框架下,结合广义生态经济学理论,本文提出
了生态经济效率评价研究的基础框架:定义并分析了企业生态边界,
有限理性生态经济人假设,提出了生态经济效率适度最优标准,以及
基于物质的效率分析框架。构建了企业生态经济效率评价的系统支撑
理论模型;探讨了生态经济效率评价数学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因为没有考虑经济行为的环境影响,
因而不适应生态经济效率评价的要求。本文根据所提出的生态经济效
率评价的框架,生态经济效率的权威定义,以及企业生态经济效率评
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目标和应遵循的原则,设计了生态经济效率综合评
价指标体系,其中包含传统效率、资源效率、能源效率和环境效率指
标体系四个子系统,以及每个子系统具体的指标变量,全面地反映企
业的生态化经营业绩、核心竞争优势以及对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应用本文提出的生态经济效率评价框架,系统支撑理论模型、以
及以及数学建模理论基础,结合面板数据模型,对传统生产函数模型
进行了改进,把资源、能源和环境影响作为投入要素,构造出用于生
态经济效率评价的综合准确的数学模型,包含了生产的废弃物对生产
过程产生的反馈影响,考虑到了物质和能源投入以及非期望产出。
根据理论框架、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以及生态经济效率的权
威定义,以资本、劳动、资源、能源和环境影响指标作为投入,以实
证方式研究了这些指标以及节能技术对于中国钢铁企业生态经济效
率的影响。我国钢铁企业生态经济效率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是,资源
利用效率低,环保投入不足,能源消耗太高,应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
资源能源使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增加资本投入。
本文的研究结论是,主流经济学的效率研究框架必须作重大的改
进,才能适应生态经济理论的发展要求,以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
续协调发展的现实。传统经济学只关注价值循环,广义生态经济学在
有限理性生态经济人假设和企业生态边界的前提下,关注物质循环、
能量循环、价值循环与信息循环的统一,效率分析基于物质的基础之
上,生态经济学逻辑的变化,最终体现在效率评价标准的变化上,由
传统的投入产出的帕累托效率转向生态经济效率的适度最优。效率评
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必须相应地考虑企业经济行为的环境影响。
实证研究的结果证明了理论研究结论的正确性。
关键词生态经济效率,环境影响,资源效率、能源效率,环境效率
ABSTRACT
issuesrelatedto and
Eco。efficiency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