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与支原体病 曹玉璞.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一 篇 支原体学基础 第 一 章  概 述 支原体的研究是个既老又新的问题 ,原因是很早就知道它的存在 ,知道它引起的一些 疾病 ,并且 曾分离到它,但未作深入 的研 究。对它真正有所认识 ,并且发展为一 门独立 的学 科 ,仅是近 余年 的事 。 余年来支原体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有些方面还不完全清楚。 一 、支原体 的发展 史 支原体的发现是从探索家畜的传染性疾病病原开始的。早在 年法 国 及 首先用含动物血清的人工培养基 自患牛肺疫的病灶中分离出此种微生物,当时命名 为胸膜肺炎微生物( 。 以后 在 固体培养基上传 代观察到它的菌落形态 ,并发现其可滤过性。 年 及 第二次 自绵羊及山 羊无乳症 的病灶中分离出同类微生物 。 年 再次从患犬瘟疫 的犬体 内分 离 出此 类 微生物 。其后还 自啮齿类动 物(大、小 鼠、豚 鼠)禽类(鸡 )分离 出此类 微 生物 ,遂 统称为类胸膜肺炎微生物( 。曾认为此类微生物仅 是动物的寄生菌或致病菌达 年之久 。 年 自妇女下生殖道 巴氏腺炎的脓汁 中分离出第一株人系支原体,使人们对支原体的宿主关系有了新的认识。由于标本中常 混有杂菌,给病原分离造成很大 困难,对培养基进行 了多方面 的改进,加入抑菌剂,加大动 物血清量及其他促生长成分后,能从多种宿主及不同组织中分离出多种支原体 。自人体 陆续分离出人型支原体、发酵支原体及解脲脲原体。 年 用无细胞的人工培 养基分离肺炎支原体获得成功,并通过动物及人体实验,第一次明确无误的证实了人类有 支原体病,非典型肺炎的病原是 。从此开展了实验感染、临床检验、血清流行病学 及免疫学等方面的研究,大大推动了支原体学的进展。 年正式被命 名为支 原体 ,此字来源于拉丁语及希腊语, 指丝状, 指多形态及可塑性之 意。并在微生物分类中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新纲 柔膜体纲( ,成为一 门独立 的学科 支原体学 。根据 含量、基 因组大小、胆 甾需求及其他生物学特性进行 了 目、科、属 的分类 。通过培养技术 的不断改进 ,电镜及诊断新技术 的应用 ,一些难培养 的 支原体陆续被分离出来 。 年 日本土居养二等用 电镜从植物萎黄病 的筛管中发现 了 支原体样微生物(植原体 ) 年 自柑桔中分离出螺原体 ( 年 及 自牛、羊瘤 胃中分离出厌氧原体( 年 自非 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尿中分离出生殖支原体 ( 年 自 患者尸体 中分离 出发酵支 原体 株 。 年 自 患者尿 中分离 出穿通支原体 年 自 患者原代淋 巴细胞培养 中分离 出梨支原体 。迄今 已分离 出的支原体达 种之多,尚有些新种正在鉴定中。已知宿主 包 括:人、灵 长 类、畜类、高 级 野 生 动 物、禽、植 物、昆虫、甚 至 污 水、腐 生 物 等 。多 数 支 原 体 为寄生菌或共生菌 ,部分有致病作用。 二、柔膜体纲微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