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赏析嘉雯缂丝是一种以特殊方法织
?
《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赏析
嘉 雯
缂丝是一种以特殊方法织成的丝织品种,桑蚕丝为原料,先将本色丝经于木机上,再将画稿衬于经线下,用毛笔将花纹轮廓描摹到经纱上,用多把小梭子穿引各色丝线,根据花纹颜色需要随意更换梭子,分区分色挖织而成,因而表现力极强,称之为“通经断纬”。乾隆盛世,国强民富,经济高度发展,缂丝技术达到历史的顶峰。正是由于乾隆皇帝的格外钟爱和当时高超的缂丝技艺和生产能力才产生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这样的鸿篇巨制。 全卷长五丈三尺一寸五分(约1714.5厘米),宽九寸八分(约31.6厘米)。题签为金笺楷书“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缂丝全卷”,鹅黄地镜花万字几何纹仿宋锦包首,青玉别子,上刻“大明万历年制”款。包首里子为湖蓝色双龙戏珠暗花绫,前隔水为淡黄色双龙戏珠暗花绫,引首绢本色,空白无题字。 整个手卷根据内容分为32段缂织而成。每段的长短不一,最短的23厘米,最长的71.5厘米。不论是文字还是图画,都尽量保持同一幅字的完整性。第一部分长621.6厘米,全部为文字,有乾隆谕旨、御题诗、定武兰亭诗序本等共12段;第二部分为“仿李公麟流觞图”,长为366.7厘米,图中共缂人物60人,人名、诗文缂有1185个小字。人物、山石、树纹、水榭的色彩块面均为缂织,而人物的衣纹、须发、山石、水榭的细部勾线,树干的皴染等,由乾隆皇帝命画院供奉贾全用毛笔补绘;第三部分为题跋文字,长726.2厘米,分缂宋高宗御札二,赵孟緁兰亭十八跋等共13段。第一、三部分缂有各体书法大字7977个字。从这些具体数字,可以推算出缂织此手卷所耗费的巨大人力、物力。 全卷共有钤印五枚,卷首钤印椭圆形“乾隆御览之宝”和“嘉庆御览之宝”,“宝笈三编”为高帝流觞图记和定武兰亭诗序间的骑缝印,“嘉庆鉴赏”钤于定武兰亭诗序卷尾,“宣统御览之宝”钤于“仿李公麟流觞图”末尾,这五枚钤印是在缂丝手卷织作完成后的鉴藏印。其余46枚印章为缂丝手卷的底本所有,全部都是缂织而成。 兰亭雅集 千载名篇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
帝王雅士 推崇备至 相传王羲之乘兴写就《兰亭序》后,曾多次书写,但均不及原作神妙,因而视为珍宝,七世不曾出王家一步。至七世孙智永落发为僧,才传给弟子辩才。唐太宗遣监察御史萧翼用计从辩才手中智取。唐太宗赞《兰亭序》有“点曳之工,裁成之妙。”并在《晋书·王羲之传论》中御评曰:“所以详察古今,精研篆隶,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唐太宗命善书诸臣临摹,赏赐王公宠臣。临终时叮嘱太子李治务必将《兰亭序》随葬。因而后世只能看到“下真迹一等”的各种摹本,即便如此,历代帝王也争相取阅,宋高宗即曾颁旨:“闻知会稽县向子固有褚遂良所临兰亭叙,后有米芾题识,卿可取进来欲一阅之,十四日。”除了帝王的赏识,历代文豪也是赞誉有加。黄庭坚赞说:“《兰亭序》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 董其昌也赞道:“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乾隆皇帝对《兰亭序》的推崇,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据不完全统计,乾隆皇帝一生有关兰亭的诗就作有十首。诗中自述:“逸少兰亭帖,学摹自幼龄。” 至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隆皇帝鉴于兰亭序帖钩摹叠出,以至翻刻失真,赝品千百,故将内府所藏虞世南、褚遂良和冯承素的三种旧摹本和柳公权的兰亭诗刻石于圆明园,称为“兰亭八柱帖”。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被毁,石柱劫后余生,被移至今北京中山公园内。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又访得明摹兰亭及图画诗跋不全端石十四段。于是颁旨:“从前内府摹刻兰亭八柱帖,流传名迹,颁示臣工,久为艺苑楷模。兹复得端石摹刻兰亭及图画诗跋各种,命内廷翰林等详校,并将内府旧拓本逐一比对。则此拓系明永乐时周王有縇所摹,至神宗时益王翊躧及其子常又行补刻者,但历年久远石刻缺略不全。著内廷翰林等详查内府所藏旧拓兰亭图跋,交御书处补行摹刻,以臻完善。其图画著贾全摹补,刻成后仍将流传原委并缺略摹补缘由,详晰题识附刻于后,以昭嘉惠艺林至意。钦此。” 乾隆四十六年,乾隆皇帝为此特作《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帖诗》,将事情的缘由、经过、内容交代得清清楚楚。诗曰: 兰亭八柱已精镌,继得明摹惜弗全。 证以旧存合分寸,补之新绘幻云烟。 感兴有若昔今视,一再无非翰墨缘。 不必砌廊祗匣,例依快雪永其年。 (己亥岁以内府所藏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摹兰亭叙,柳公权书兰亭诗,董其昌临柳本,及戏鸿堂原刻柳本,余所临柳本,并命于敏中补成旧刻柳本漫漶之全字本,为八卷。刻石题曰:兰亭八柱帖。庚子岁复得明时摹刻兰亭叙及图画诗跋端石十四段。因出秘府旧藏明拓本,命内廷翰林详悉校勘,则是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