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闪光摄影

PAGE 1 PAGE 3 第六章 闪光摄影 第一节 电子闪光灯的闪光特性 电子闪光灯具有操作简便、使用灵活、体积小巧、便于携带等优点。 一、电子闪光灯的闪光原理 1.构成:电子闪光灯一般由电源、振荡器、升压变压器、整流器、电容、电阻、闪光触发器、闪光管、指示灯、闸流管等组成。 2.闪光灯的工作原理 直流电源 振荡器 交流电 变压器 整流 充电 闪光 同步接点触发 二、电子闪光灯的发光特性 发光强度大。一只GB22(ISO100/米)的小型电子闪光灯,其发光强度相当于100只100瓦的白炽灯。 2.发光持续时间极短。一般为1/1000—1/5000秒,少数闪光灯的闪光时间可达1/300秒。一般来说,功率越小或输出光量越小,闪光持续时间越短。 3.发光色温与日光相同。电子闪光灯的发光色温约为5500K左右,与标准日光色温相同,因而适用于日光型胶卷。 4.发光性质为冷光。 三、闪光灯的闪光指数 1.含义:闪光指数是指用闪光灯照明时的闪光摄影曝光指数,用符号“GN”表示。“GN”表示闪光灯在瞬间发出光能的大小,GN值越大,表示发出的光能越大。 2.闪光灯的闪光指数(GN)的作用:一是供你鉴别闪光灯的功率的大小,“GN”的数值越大,表示功率越大;二是当你采用手动方式闪光拍摄时,供你计算、确定闪光曝光的光圈大小,基本公式是: 光圈系数=闪光指数÷摄距。 片速、摄距、光圈使用查阅表 u(m) f ISO 1.5 2.2 3 4.3 6 8.5 25 8 5.6 4 2.8 2 1.4 50 11 8 5.6 4 2.8 2 100 16 11 8 5.6 4 2.8 200 22 16 11 8 5.6 4 400 32 22 16 11 8 5.6 3.片速与闪光指数 同一输出功率的闪光灯,用于不同片速的胶卷时,具有不同的闪光指数。若闪光灯上只标有一个闪光指数,通常是对ISO100而言的。 闪光指数与片速的变换计算公式为: 新闪光指数=原闪光指数× 从该式可以看出,使用片速高的胶卷,闪光灯的闪光指数增大,使用片速低的胶卷,闪光指数减小。且片速每增大一倍或减小一倍,闪光指数就增大倍或减小为原来的。 四、闪光灯的回电时间与闪光指示灯 电子闪光灯闪光之后,到电容器完成充电,为下一次闪光做好准备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回电时间”。正常电能条件下,回电时间一般为0.2—10秒。多数闪光灯在回电达70% 时,闪光指示灯就被点亮。一般应在闪光指示灯点亮后几秒钟再拍摄,以确保闪光灯输出最大闪光量,达到正确曝光。另外,电池能量将耗尽时,容易造成曝光不足,要注意及时更换电池。 第二节 闪光灯的选择 一、内装式与独立式 1.内装式闪光灯:内装式闪光灯在生产时内装于相机机身上,使用时不能卸下,常用于取景器式相机上,现在一些单镜头反光相机上也装有内置闪光灯。 取景器式相机使用内置式闪光灯后一般就不能使用独立式闪光灯,单镜头反光相机相机使用内置式闪光灯后仍然可以使用独立式闪光灯。 目前,内置闪光灯的功能已发展到具有手控闪光、自动闪光、自动逆光补偿闪光、预闪闪光、慢速闪光等多种功能。 一些带变焦镜头的135袖珍相机上的内置闪光灯具有以下集中闪光模式: ①无显示时。能自动闪光。当光照不够和逆光时,自动闪光。 ②“ ”。强制闪光,不论现场光如何,都闪光。 ③“ ”off。不闪光,不论现场光如何,都不闪光。 ④“ ”。减轻红眼闪光模式。 ⑤“ ”。夜景闪光模式。夜景摄影中,给前景中的被摄体把光。 ⑥“ ”。减轻红眼夜景闪光模式。 内装式闪光灯的优点是轻巧、使用方便。主要不足有二:一是功率较小,闪光指数一般只有GB12左右(ISO100/米),有效闪光距离一般在4米以内,难以满足较远距离拍摄的需要;二是只能沿着镜头光轴方向进行直接闪光,无法采用一些有效的反射闪光技术。 2.“红眼现象”:就是被摄者的眼睛在彩色照片上产生红色眼珠的现象。这是由于被摄者视网膜后的血管对闪光的反射所至。 在现场光线暗弱的情况下,人眼的瞳孔较大,正面闪光使视网膜被直接射入的光线照亮,视网膜的微血管的血红色就反射到了胶片上,从而在眼睛上留下这些红点的影像。 采用预闪闪光法就可以避免红眼现象。其原理是:在快门开启前的瞬间,闪光灯先发出光量相对小些的闪光,使被摄者的瞳孔缩小,随即正式闪光曝光,由于被摄者瞳孔已经缩小,故不会产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