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写景特点: ⑴角度: 远、近,高、低、俯、仰 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⑵方法:绘形、绘声、绘色、叠词 ⑶技巧:动静、明暗、虚实、点面、修辞、白描、列锦(意象叠加)、移步换景等。 (2017高考) 1.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5分) 诗歌描绘了一幅太湖黄昏人景相融的宁静和谐画面: 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表达诗人身处其中的的闲适之情。 2.(2014·哈尔滨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 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两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艳丽、壮阔宏大的晨猎场景(晨猎图),“浅草”“红旗”“白马”,写出环境色彩的艳丽,“分围”“向日”“迎风”,写出场面的宏大。烘托了宏大壮阔的晨猎氛围,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 ★(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1、交待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2、渲染(营造、烘托)…气氛 3、衬托人物…心情,强化人物…性格 4、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作铺垫 5、揭示…主题,衬托人物…情感 景物描写的作用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清平乐·弹琴峡①题壁 ?〔清〕纳兰性德 泠泠②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注〕①《大清一统志·顺天府》载,“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两山相峙,水流石搏,声若弹琴”。②泠泠:水流声。 8.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象?有什么作用? 描绘了深秋时节萧瑟凄寒的边塞景象,水声泠泠、关塞入云、秋风苍劲,鸿雁低飞,渲染苍凉肃杀的气氛,烘托作者行旅天涯的悲凉凄苦,为结尾抒情做铺垫。 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华美、壮阔、迷蒙、萧瑟、明快、孤寂、凄凉、幽静、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幽静深远、苍凉雄浑、旷远等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凉、凄清、阴冷、萧条、荒凉、 冷落、衰败、恬静、闲适、和谐、祥和、缠绵、清新、明丽、淡雅、 绚丽、秀美 1.概括:时间、地点、环境特征 2.分析:结合诗歌的意象进行分析 3.作用:表现了作者的具体情感 ——鉴赏物象 古代诗歌鉴赏 常见提问方式: 1、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 2、简析诗中的某一物象的作用。 3、某物象有什么特征? 4、某物象象征什么? 5、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物象 1.内涵 有些诗歌在描写形象时,将事物人格化,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又称物象。 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如明朝诗人于谦借石灰这一常见的物品,表达了自己清白刚正、不畏邪恶、不怕牺牲的高尚节操。 2.目的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理解沉淀其中的特定含意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分析事物的象征意义。 2.关注环境、色调色彩、外形形状,辨析物象特征 3.解读表现手法,把握事物形象 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 物象鉴赏 瀑 布 李 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①本诗塑造了瀑布胸怀大志、不畏艰险、不达目标誓不休的志士形象。 ②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聚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③作者通过对瀑布这一形象的塑造,以此自喻,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志向高远、不达目标誓不休的精神。 答题步骤: ①概括语:概括物象特点、品格 ②分析语:结合诗句分析(何处体现该特点、品格,有手法要点出) ③意义语:结合作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英语浙江专版:话题一 学校生活.ppt
- 2019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点突破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8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ppt
- 2019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点突破 第3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 专题11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ppt
- 2019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点突破 第3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 专题12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ppt
- 2019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点突破 第3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 专题13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ppt
- 2019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点突破 第3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 专题14 图表解析.ppt
- 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点突破 第3篇 语言文字应用 专题12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ppt
- 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点突破 第3篇 语言文字应用 专题13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ppt
- 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点突破 第3篇 语言文字应用 专题14 图表解析.ppt
- 2019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