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提要(上、下卷) 孙芳译.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总 论 除少数立法 例 外 (奥 民三 七条 、旧民财二条 ),多数法 典 ,皆未直接 明示物权 ( 之定义。兹先述关于物权性质之学说,更考成法,以定其义。 者,对于对人权 而言, 与对世权相 当。 者 ,他 物 权 之略称 。又有物权之义 。 者 ,请 求物 之交 付之权利 之 义 。 者 ,对于 之语 ,物权 、债权及继承权等之总称 。普 国 普通法谓物权为 。德 国民法称物权 为 ,虽系常指对世权而言, 惟法典 中有谓物权为 者 。(德 民 九 五条 、二六八条 ) 学者对于物权之定义,其说不一 。所 以然者,盖 以所认债 权、物权之区别标准各有不同故也。甲说 以为:债权关系为人与 人之关系,物权关系为人与物之关系 ( 第 4 页 。如 依 其 说 ,则 物 权 为 “支 配 物 之 财 产 权 ,”不得 不 以 “系人直接 对物 享 有 一定利 益 之财 产 权 ”为 定 义 。乙说 以为 :债权关系 、物权关系 同为人与人 间之关系 ,物权 与债权相异之点 ,惟在债权仅得 向特定人对抗 ,反之 ,物权则得 对抗一般人而 已 ( 。如依其说 ,则物权 为 “得对抗一般人之财产权 ,”不得不 以 “系 以无论何人不得侵 害其权 利 之 消极作 用 即 以禁 止为本 质 之财 产 权 ”为 定义 。 日本 学者对于物权定义亦不外此两种倾 向。 大凡法律关系 ,仅得在人格者 间发生 ,不能存在于无权利义 务主体资格者之 间。故谓人支配物 ,为说 明便利计 ,虽非所妨 , 但 在法 理 上 ,殊 无根 据 也 。人对 无 人格之物 ,得 以支 配 力及 之 者 ,不外为人对于人 ,以法律上之力 ,所及之之结果 。惟与债权 异者 ,即其力所及之人 ,为不特定人而 已。故纯理上之说 明,应 采 乙说 。 不得 以请求物之交付 、物之使用等 ,为 内容之债 权 ,与物权相混 同。 就 日本 民法全部规定考之,应 以下列定义为当。 物权者 ,在各个特定物上 ,直接行使之绝对 的财产权也 。分 说其义如下: (一 )物权之主体 , 以无差别为原则 物权之主体 ,为 自然人 ,为法人 ,皆非所 问。亦不论其为单 数 ,为复数 。并 以不分 内国人 、外 国人为原则 。但船舶所有权 、 矿业权 、砂矿权 (船舶法一条 ,矿业法五条 ,砂矿法二三条 ) 等 ,对外 国人有例外 。此外有永代借地权为外人特有之物权 ,应 第 5 页 注意之 。 (明治三 四年法律三九号关于永代借地权之件 ,同年敕 令一七八号关于永代借地权之件 ,同年敕令一七九号关于 日本人 民或法人取得永代借地权之件 ,此外 同年 司法部令一五号一六 号 ,同年 内务部令二 四号 ,财政部训令三 四号及各 国条约 ,外交 时报三八卷五号所载拙稿 “永代借地权 与外人土地所有权 ”参 照 )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