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山区农业经济的转型与困境:以赣南为例.pdf

清代山区农业经济的转型与困境:以赣南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代山区农业经济的转型与困境:以赣南为例 [ 内容提要]本文以赣南山区为例,综合考察了清代山区农业经济转 型的历史局限与历史困境,并分析指出:以经济作物种植加工为主要 内容的山区商品性农业生产虽然预示着农业经济开始出现转型,但这 种“依赖型”和“生计型”农业商品经济,不仅没有引起清代赣南山 区农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革,反而依附于并加强了自给自足的稻作 自然经济;由于受山多田少、自然灾害和生态破坏,以及不断增长的 人口压力等生态的和社会的因素的制约。一直占绝对主体地位的山区 稻作经济不仅停留在糊口的发展水平上,而且还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内 在困境。如何克服和摆脱这些困境,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 现实问题。 [关键词]清代;赣南;山区农业经济;转型;困境 一、前言 明中叶以来,尤其是到了清代,中国南方山区的农业经济出现了一个 引入注目的重要变化,即山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与加工,其产品大批 地输入国内市场,农业经济显示出商品化的发展趋势。在某种意义上, 这种山区商品性农业生产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意味着明清时代的中国 山区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同时也预示着山区传统农业经济出现了结 构转型的征兆。过去有关的研究,也正是从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发 展史及山区开发史的角度,对山区商品性农业生产在明清时代山区农 业经济发展中的这一历史地位以及明清山区经济的总体发展水乎,给 予了较高的评价和肯定①。不过,从明清时代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整 体状况(包括农户的生计结构)来看,我们却注意到,不仅山区商品性 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受到地理及市场等因素的制约而存在着难以避 免的结构性局限,而且山区传统稻作农业经济也一直面临许多难以克 服的内在困境。因此,从总体上全面而具体地考察和评估明清时代山 区商品性农业生产对于山区农业经济转型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山区农 业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本文即以清代山区商品经济相对活跃的赣南为具体事例,依据赣南各 县②地方志及其他有关资料,对清代赣南山区商品经济作物种植和生 产的区域性特点、山区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以及它所面临的内在 困境作一综合的考察和分析,以期阐明商品性农业生产在清代赣南山 区传统农业经济中的历史地位以及赣南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和转型的 艰难进程及其问题所在,希望对正确认识和理解近现代及今日赣南农 村经济发展的矛盾和出路,提供一个历史的启示和参考。 二、山区商品经济作物生产的特点与局限 从总体上看,地处赣江最上游的赣南山区,直到明代仍然是个非常传 统的稻作农业生产区,当地居民一直保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生 产形态,即以种植水稻等谷物为主要生计,极少从事工商业活动,如 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一《风俗》载曰:兴国“民鲜商贩,惟务农业, 风俗俭约”;瑞金“民性悍勇,疾病丧葬多崇巫佛,……民务耕而不 商”;龙南“民惟力耕,不知贩负,轻生好斗,勇悍相角,婚姻鲜礼, 丧葬衰资”;石城“男耕稼,不商贾,女麻矣,不蚕桑”。不过,在 明中叶以来江南等地城市手工业和商品货币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国内 市场逐步形成的背景下,赣南山区农业生产的某些领域开始出现了商 品化的苗头和发展趋势,这个苗头大概是从明后期蓝靛的种植加工开 始的。明末清初以来,伴随着闽粤移民的大规模移垦以及新作物品种 的广泛传播,赣南山区经济作物的种植,无论是作物种类还是种植面 积,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大概到清中期,赣南山区逐步形成了以烟 草、糖蔗、蓝靛、苧麻(其加工产品为夏布) 、油茶(俗名木梓、茶子, 其成品为茶油、木油) 、油桐(其成品为桐油) 、杉木等为主的经济作物 区或经济林区,其产品大批地输入国内市场③。客观地说,这种以经 济作物种植加工为主要内容的商品性农业生产的兴起和发展,在一定 程度上打破了赣南山区原先单一的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结构,使当地 山区农业经济获得较全面的发展④。也可以说,这是清代赣南山区农 业经济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迹象和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是,清代 赣南山区商品性农业生产的发展,因其所具有的区域性特点而存在着 难以避免的结构性局限,其对于山区农业经济转型的推动作用和意义 也就非常有限。大致说来,清代赣南山区经济作物的种植与加工具有 以下基本的地区性特点,并表现出相应的历史局限性。 其一,清代赣南山区经济作物的种植加工首先是由福建和广东等外地 流民(即所谓的“闽粤流寓”)积极的移垦活动推动的,这是一种商业 性的农业开发,具有资源掠夺和财富转移的性质和特点。明末清初以 来,不少闽粤流寓(尤其是福建人)在赣南山区租佃山场或田土,种植 各种经济作物。据康熙《兴国县志》卷一《舆地志·土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