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河南)课件:第1部分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3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VIP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河南)课件:第1部分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3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河南)课件:第1部分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3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语文 河南专用 第3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考点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 1. 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通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_通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 (3)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通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 曾 增 增加 衡 横 梗塞,不顺 拂 弼 辅佐 起,指被任用 捣土用的杵 凭此、借此 代词,这,这个 表现 明白,了解 使……痛苦 使……劳累 使……饥饿 使……经受贫困(之苦) 在国内 在国外 犯错误 起,指被任用 发出 违背 通“弼”,辅佐 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田间、田地 狱官 责任,使命 扰乱 增加 思虑; 奋起,指有所作为 守法度的大臣 贤士 常常,经常 6. 重点句子翻译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作为。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二、文意理解与探究 1. 选文首先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论点。 2. 文章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摆事实) 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能够导致灭亡(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亦可) 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使论证更充分。 3.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哪一类人? 4. 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经受艰苦磨炼之后,能够成就伟大事业的人。 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有足以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 5.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6. 本文开篇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 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 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 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有时会不期而至。所以生活在“顺境”中的我们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磨炼自己,让自己的性情变得坚韧起来,自立自强,勤奋进取,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只有这样,当危难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死于安乐”。 强化训练 使……饥饿 同“横”,梗塞,指不顺 游历 一年 2.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周 人 之 俗 治 产 业 力 工 商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 / 用这些方法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动,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苏秦)于是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 4. 【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作为【甲】文论点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能。【乙】文通过写苏秦出游失败后遭受家人冷遇,然后刻苦读书,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证明生于忧患这一观点,符合【甲】文的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可以作为【甲】文的事实论据。 【参考译文】【乙】苏秦,东周洛阳人。他往东去齐国从师,在鬼谷先生那儿研习学问。 他出外游历了好几年,非常狼狈地回到家里。他的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里讥笑他,说:“周人的风俗,向来是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如今你去掉了根本去搬弄口舌,穷途末路,不也应该吗!”苏秦听了这些话,心里感到惭愧而暗自伤心,于是就闭门不出,他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找出一本周书《阴符》,伏案攻读。读了一年,他从书中找出了许多揣摩国君心意的诀窍,说道:“凭借这些知识,我可以去说服当代的国君了。”他打算去劝说周显王。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