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年真题】2015年山东菏泽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2015年山东菏泽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一、古诗词(30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12分)
1.将宋代词人宋祁的《玉楼春》补写完整。(4分)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 。
,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2.依据课文填空。(4分)
?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3.根据提示默写。(4分)
?杜甫《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表达诗人远大抱负的句子:
,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暗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句子:
, 。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4—5题。(4分)
秋霁
崔道融
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秋霁”,诗中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霁”字的,(2分) 4.这首诗题为“
5.赏析最后一句“时有惊鱼掷浪声”的妙处。(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14分)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养晦堂:刘蓉居室名。?浸淫:渐渐扩展。?踬:跌绊。?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益:增加 (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C(每履之,足苦踬焉 履:踩 (
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 语:告诉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B(丹之爱,宜乎众矣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
C(命童子取土平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9.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分) 10.《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2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8分)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
竺可桢 宛敏渭
唐宋许多大诗人,善于 鸟语花香的暗示,把大自然的变化写进诗篇。其中许多诗句,经过千百年的 ,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还脍炙人口。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这就是说,只有对大自然 很深的人,才能领悟它的语言,和它亲密对话。
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物候学角度来说,这首在当年就很轰动的诗,表现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草木得茂盛和凋谢,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的规律;第二,这循环是随气候转化的,春风一到,头年枯黄的草木就苏醒了。
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曰:“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洪迈《荣斋随笔》中指出:这首诗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几经推敲,改了几次才定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这是符合物候学的规律的。王安石这句诗还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它改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挟带黄沙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OC]-進南地产开发公司销售管理佣金提成制度DOC-营销制度表格.doc
- “一次性”de中关村.doc
- “营改增”后中小企业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研究.doc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docx
- 【精品】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
- 【人教版】2016-2017年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doc
- 【天津】2014~2015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现代诗歌散文选读》教案全册汇编.doc
- 220 李宁集团的国际战略.ppt
- 2009年中职毕业生对口专业升高职院校招生统—考试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模拟试卷e.doc
- 2011年生活电器五一活动方案-苏宁.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