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精华赏析 孟庆文主编.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字希文 ,吴县 (今江苏苏州 )人 。北宋 著 名政 治家 和文 学家 ,宋 真宗 大 中祥符 八年 ( 进士 。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 (副 宰相 ),是庆历新政 的倡导者 。范仲淹在文 、赋 、诗 、词方面均有成就 , 其词 刚健清新 ,气势挥洒 ,为苏辛之先导 。有 《范文 正公全集 》,并存词五首 。 怀 旧 碧云天 ,黄 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 山映斜 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 阳外 。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 留人睡 。明月 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在黄升 《花庵词选》中题作 “别恨”。张惠言 《词 说 : “此去 国之情 。”观范仲淹 的词 ,虽未摆脱北宋 “词 为艳科 ”习气 的影响 ,但他确有一些作 品风格豪放 、意境开 阔,在表现手法和思想 内容上有一定突破 。此词可说是其 中 的代表作之一 。谭复堂评这首词为 “大笔振迅 ”之作 ,细细 品味 ,实不为过 。 词 的上片 以行人 眼中所观起笔 ,写深秋天高云淡 、碧空 万里 的景象 。前 四句 “碧云天 ,黄 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 烟翠”,以词人 由近及远的眺望写起 ,抓住深秋时节的特点, 勾勒 出一幅慷慨悲凉 的壮观 图景 。天上 ,深邃碧蓝 的天空飘 荡着几朵浮云 ;地下 ,秋风瑟瑟 ,落 叶铺金 。远处 ,浩渺 的 秋水荡起层层波澜 ,在那碧绿 的水波上 ,烟霭蒙蒙 、秋色苍 茫 。作者如椽 的大笔虽仅淡淡勾勒 ,却将天高地 阔、色彩斑 斓 的秋景呈现在读者面前 ,令人在荡气 回肠 的意境之 中不能 不与作者一样 ,情感激荡 ,浮想联翩 。词人在前 四句 中着重 于意境 的创造 ,收到 了 “情景相融而莫分 ”的艺术效果 ,因 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千百年来 , “碧云天,黄叶地 ”之所 以 成为脍炙人 口的佳句 ,与作者这种 以景 引人 、以情感人 的艺 能地显现了作者的心声 。无怪前人评此词文 : “范希文 《苏幕 遮 》一 词 ,前 段 多入 丽 语 ,后 段 纯 写 柔 情 ,遂 成 绝 唱 。”(《远 志斋词衷 》 )阅之令人“不厌 百 回读 ”。 (由文平 ) 术手法是分不开 的。 上片 中的后三句 “山映斜 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 阳外 ”,是在前几句写景的基础上 ,更进一层 的描写与抒情 。 “芳草 ”,暗指作者 的家乡,隐喻着离情 的凄苦 。有人认为后 三句仅 是承前写景 的延伸和发展 ,但细细 品味就会发现 ,这 里 固然有水天相接浩渺无 际 、落 日余辉 映照万 山草木 的秋色 描绘 ,但 “芳草无情 ”句则是作者主观心境淋漓尽致 的表露 。 词人伫立于苍茫 的天地之 间 ,面对壮 阔的景物不 能不触景生 情 ,不 能不联想起 自己久戍未 归和远在 天涯 的亲人 ,因而 以 拟人手法 ,通过对 “芳草 ”的责备 ,抒发 了 自己的忧 国之 心 和离乡之愁 。此三句也为下片的进一步抒情议论做了铺垫 。 下片承上片 的写景 ,着重抒发词人羁旅 中 忧 国思家 的沉 郁 情 怀 。前 四句 “黯 乡魂 ,追 旅 思 ,夜 夜 除非 ,好 梦 留人 睡”,是 以直抒胸臆 的笔触 ,写作者面对满 目秋色 ,思乡忧 国 之情顿然而生 ,不禁更加愁怅孤寂 、落落无依 ,只有 睡时 的 偶然好梦 ,才可稍稍排解 自己的缠绵情思 。 “黯乡魂 ”,思念 家乡、精神沮丧 ,是化用江淹 《别赋》 “黯然销魂者 ,惟别而 已矣 ”之句 。 “乡魂 ”与 “旅 思 ”为互文 。前 四句 中的一个 “追 ”字 ,形象地再现 了 “游子 ”滞 留在外 ,无时不在思念家 乡与亲人 的苦 闷心情 ,突 出了全词 的主题 。 “明月楼 高休独 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表面看来仿佛是词人对 自己的 劝慰 :在月 明星稀 、秋高气爽 的夜 晚 ,不要独上高楼依栏远 眺吧 ,那凄清 的夜景会使你更加愁肠百结 。实 际上作者 的这 一番 自我安慰 ,恰恰委婉地道 出了其 内心 “剪不断,理还乱 ” 的极度苦 闷,这种无法治愈的心灵创伤 ,无论是 “自欺 ”,还 是他人劝解 ,都是无法排解 的 。因此词人在最后两句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